美文网首页妈妈说想法婚姻育儿
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拙见(一)

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拙见(一)

作者: 那瓦荷 | 来源:发表于2019-07-02 14:21 被阅读104次
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拙见(一)

        场景一:我们给孩子打电话,他处于某种原因暂时没有接,那么我们会下意识地不断重复,在多次重复无果的情况下,我们的内心开始焦躁不安。

        场景二:孩子遇见了一个垃圾人,情绪有点小爆发,我们适时制止,并对孩子进行指导,然后再多次重复来试探孩子是否记住了我们的话,哪怕孩子已经明确表示已经记住,并希望大家选择忘记,我们仍然会时常担心。

        场景三:孩子有些狼狈地回到家,我们可能会不假思索地来一连串的询问,对孩子给以各种不好的猜测和发问,而忽视到先照顾孩子的情绪。

        类似上面的场景还有很多,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上演。很多人总是被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应接不暇。

        甚至我们会想:为什么这种不好的事情总是发生我身上呢?为什么我就这么倒霉呢?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换种角度重新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解读场景一:

        我们给孩子打电话的初衷可能只是想知道孩子是否安全到校,或者简单了解一下他今天在学校的情况,其实我们早上刚送他出门,或者我们快要下班,很快就能见到孩子了。

        然而,就是这突如其来的一个想法,加上孩子没有接电话的事实,顿时让我们手忙脚乱,心神不宁。各种不好的想法顿时从四面八方涌入我们的脑海,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如果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不用我说,你自然猜得到。

        在我看来,这些活动全是自找的。它源起于我们对孩子的过于担心,再进一步说,源自于我们对一切意料之外事情的不能接受。因为我们怕承担那种不好的后果,所以我们对那种感觉就特别敏感,我们只有证明那种感觉是错误的,才能换取心理上的平静和安慰。而孩子呢,或许正和小伙伴们玩得很开心,或者正在思考一个什么问题,他对这些全然不知。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担心,我们的痛苦只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感觉,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解读场景二:

        这是我的一个亲身经历。

        有一天,我陪孩子在玩公园里的滑梯,有两个较大的男孩,衣衫破旧脏乱,且不守秩序,明显跟其他孩子不同。我看见女儿好像跟他说了什么,我赶紧叫女儿过来,适时对她进行引导和教育。我告诉她,这种人很多,并教她如何区分有礼貌和没礼貌的小朋友,以及如何面对这种所谓的垃圾人和保护自己。最后,她告诉我她明白了。

        到家之后,我还是不放心,继续盘问,没想到她对我说:“妈妈,我已经选择忘记了,你也选择忘记吧!”突然,我愣住了,不过很快就释然了。我对孩子的不信任和过于担心,造成我的啰嗦,而孩子其实已经开始不耐烦了。所以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是点到而至和充分的信任,过于啰嗦除了证明不放心,起不到任何好作用。

        解读场景三:

        面对一个比较糟糕的场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先想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希望了解事情的经过,而不是面对结果先考虑补救措施。如果不好的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做父母的肯定会表现地更加明显,我觉得脑子里十万个不好的猜测都不为过。

        如果经过了解,不是孩子的问题,那么大多数父母会选择松口气就没事了,或者是庆幸的心理。但如果孩子有问题,估计很多人坐立不安,心神不宁,对孩子的指责和埋怨估计更是多数,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

        然而,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此时此刻最需要什么,或者说,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来弥补这段经历造成的创伤。在我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父母处理突发状况能力的欠缺。我们用我们以为正确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但其实这真的不是很好的方法和选择。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家庭教育看似简单,我们的行为看似合理,但是它真的没那么简单,似乎也不太合理。我个人感觉,我们身为父母,应该从下面几方面做起,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首先,要用正确的方式给孩子传递充分信任的信号。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正面的言语、正面的情绪来代替负面的猜测或是无意的埋怨。比如说,用“我相信你一定不是故事的”来代替“你为什么要那么做?”,从行动上的支持来代替言语上的询问等等,效果会好很多。孩子可以通过你的语言、你的表情、你的行为来感知你的意图,进而看脸行事,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她是被包容的,她是允许犯错的,这样她才愿意跟你敞开心扉,无话不谈。

        因此,我们希望我们传递的是关心,是爱,那么我们就一定要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其次,我们要做到化担心为祝福。

        我始终相信“心想事成”这个道理,当你想什么真的就会有什么。怎么讲呢?如果这个世界的万物皆有能量,那么同频的事物就可能发生共振。

        所以,当你满心都是美好的祝福和期待,那么你的心情和行为则是积极向上的,哪怕偶尔的困难也拦不住你前进的脚步,那么最终你的行为会有好的结果。反之,如果你始终吧不满挂在嘴上,放在心里,那么你的言行也势必充满了消极和敌意,即使有机会在你面前,你也会视而不见,不好的想法势必带来不好的行为,不好的行为自然不会得到好的结果。

        因此,面对孩子,我们与其在那担心,真的不如化担心为祝福,而孩子也必然能从你积极向上的态度中受益匪浅。

        最后,这一切要想做到,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自我,提升自我。

        我一直喜欢系统地看待一个问题,而不是单纯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说,如何让一个不喜欢阅读的孩子读书呢?(咱撇开那些个别家庭不具备条件的案例)估计不少家长也想了很多的鼓励措施,咨询了不少专家,似乎效果欠佳。我的观点是这样的:父母要先从反思自己、改变自己做起。

        很多习惯背后隐藏的其实是更深层次的家庭问题和心理问题,比如,父母常年不在家,孩子缺乏关心和关注,长期的家庭冷暴力等等,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心理影响,那么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很多人眼中的问题孩子。因此,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我们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到真正的病因,才能把草除根,才能让良性的循环系统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

        当我们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当我们有着非常良好的秩序感和责任感,那么我们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才会是有效果的。榜样的力量永远胜过苦口婆心的教导和让孩子以愧疚之心来回报的力量!

        以上是我的一些拙见,与每一位勤劳、善良、努力的姐妹们共勉!

相关文章

  • 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拙见(一)

    场景一:我们给孩子打电话,他处于某种原因暂时没有接,那么我们会下意识地不断重复,在多次重复无果的情况下,我...

  • 关于“过客”的一些拙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每当我读到这句诗时,不禁想起鲁迅先生,是我心中的伟人。在初中时,...

  • 一些拙见

    写作者最好的状态不是正处于某种苦难之中,那样写出来的东西容易沾上戾气;也不是沉浸于安稳舒适的温床里,那样的文字又往...

  • 关于洞察力的一些拙见

    什么是洞察? 百度上说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对山洞的观察,洞察力就是拥有一种洞若观火的能力,一种对暗流的感知能力,...

  • 关于城市内涝的一些拙见

    新闻视频 雅安城区遭遇百年一遇洪水四川首次启动一级防汛应急响应 四川暴雨,成都周边拉响防汛警报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

  • 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一些拙见

    “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 one,"he told me,"...

  • 关于程序员跳槽的一些拙见

    写在前面 当我们从校园进入职场的那一天,远离了象牙塔的庇护,你慢慢会发现职场远比校园要复杂,危机也许就在你不经意间...

  • 关于离婚的拙见。

    结了婚以后,我好像真的变掉了。 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我也是饱受摧残,有一次真的是受不了了就爆发了,我说你们离婚吧!...

  • 关于生活的拙见

    一阵子没写文了。 经历了一些事,或者说正在经历一些事。 好像变得越来越不爱写东西了。 其实那些感慨都还在,每逢思考...

  • 关于处事的拙见

    阅读大量信息不会降低智商,放弃判断才会。 犯错并不可怕,不吸取教训才可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拙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vz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