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原野上的羊群》‖悲伤与温情里的故事

《原野上的羊群》‖悲伤与温情里的故事

作者: 丹顶鹤昌 | 来源:发表于2022-08-03 20:39 被阅读0次

    悲伤却不绝望,温情又充满忧伤,这就是迟子建笔下的故事,它是生活的真实状态,却又似乎比残酷的生活更温和些,很是切合我这样鸵鸟心态的读者。

    “我”是白絮飞,一个没有生育能力的画家。想有孩子却不能有的矛盾和崩溃对夫妻两都是煎熬(这种感觉我曾在朋友身上看过感受过,不过朋友可没有白絮飞幸运,因为她没有于伟这样深爱并体谅自己的丈夫,她求子的经历曾一度令我心疼又悲愤),于是他们去抱养了一个七月大的男孩,围绕这个男孩才有了一系列故事。

    孩子的世界有可爱有狡黠更有纯真与纯粹。几个月大的芦苇很快适应了新家的环境并健康成长,短暂的磨合也让这个重新组合起来的四人家庭变得温情脉脉。只是芦苇的原生家庭却经历了一场没有他之后的地震。

    六岁的姐姐眼见弟弟被抱走,比起父母女孩有更直接更奔放的表达方式,哭得撕心裂肺,甚至抱着“我”的腿咬人,当然更惨烈的方式是绝食。我们可能无法想象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对亲情的这种执着和浓烈,贫穷的悲哀她应该体会得没那么深刻,她只是无法接受如此可爱的芦苇从此消失于她的生活,饮尽思念与悲伤的孩子离开了这个世界,长眠于临镇的草甸之下。

    同样思念芦苇的还有他的父亲王吉成,这个在极度贫穷与极致思念煎熬中的男人用了另一种方式表达着关爱。他成了神秘又忧郁的放羊倌,他在风雪中放羊的那一幕被作者渲染得动人极了。

    “透过曚昽的玻璃窗,我看见牧羊人轻轻挥动着鞭子。而羊群则围绕着他旋转。天、地、空气、羊群都是白色的,只有牧羊人是黑色的。这一条黑显得如此醒目而灿烂。我是第一次蓦然领略到黑色的绚丽。”苍茫天地间黑与白对比鲜明,这幅雪地牧羊图干净、圣洁、热烈,当我们明白这抹绚丽的黑色是父爱散发的光芒,我想背后的寒凉与温情,痛苦与期待就更为动人了。

    六岁女儿的心结,七月大儿子的未来让王吉成的心如被锯子来回拉动的原木,在他与“我”的对话中,一次次的话到嘴边欲言又止,最终他选择了成全儿子,于是六岁的小女孩饿瘦成细条深眠于羊群奔跑的草甸下。父母所为出发点必然是为了孩子好,只是王吉成的选择也只是自以为罢了,试问长大后的芦苇该如何面对姐姐的死。


    所以家教一定是绕不过去的槛。林阿姨的女儿桑桑几乎是家庭教育失败的典例。夫妻两工作都忙,她说“我们并不特别教育和规范她”,由此可见,他们是放纵型的家长,无规则无界限,忽视孩子的情感,待其慢慢长大,顽劣不堪,扰乱课堂,无朋友而滥交不良青少年。一个在宠溺与忽略中成长的孩子,没有安全感与归属感,她用极端的方式撇清与父母的关系,认为他们不是亲生父母,而他的父母用巴掌和将她关闭来挽回教育。我们看到一个一生沉沦堕落,在用一生治愈童年的可怜又可恨的女孩。

    林阿姨和桑桑的故事,不仅仅是引出芦苇的身世,当然也意味着生恩与养恩间的关系。林阿姨的悔恨、自责让她在惊疑中小心翼翼忧虑重重,只是她担心的问题应该不会重演,无论是“我”和于伟,还是他的亲生父母,都秉持了规则与爱并重的方法。况且决定亲子关系的,并不只有血缘,更重要的是教育和情感。毕竟如果非要在生恩与养恩间做选择的话,养恩定然重于生恩。

    芦苇终于可以满地跑了,似乎是命运的冥冥安排,他的第一次出游就来到了亲生父亲王吉成放羊的草甸,雪亮的阳光照耀着起伏的原野,百草萌发,生机勃勃广阔的绿色格外令人赏心悦目。而“我”却将泪水洒落在原野上,草茎上,野花上,因为这片土地上,埋葬了一个深爱弟弟的姐姐,一个被贫穷淹没的女儿,一个令人同情又可爱可怜的女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野上的羊群》‖悲伤与温情里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xe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