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不沉默

作者: 云烟尘风 | 来源:发表于2020-11-18 00:28 被阅读0次

“网民的记忆只有三天。”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地几个字而且并不深奥难懂,但背后反映的问题却是值得人思考的。

首先,它反映的是“网民”们现在在社会焦点热题上会不遗余力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虽然这种看法可能是片面的甚至错误的——并且可能三天以后就忘了。

第二,这说明现在人们所能接受到的信息量远比以前多得多,更新也快得多。某一个社会事件或者话题只能保持极短的热度,就会有下一个社会事件或者话题来取代他。“网民”们的注意力就会聚焦到新的话题,将以前的话题抛之脑后。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流量至上,娱乐至死的年代。

最近发生的事件中,发生反转的情况并不少见。如德阳安医生自杀事件,因为视频里面打小孩被一边倒的舆论压力逼到自杀。最后发现视频是被恶意剪辑的,目的是颠倒黑白曲解事实,只是安医生已经自杀再也回不来了。

作为一个“网民”,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保持沉默?除了自己亲身经历能确定真伪的事情都不发声?某位伟大的国家领导人(这样写是因为我写名字昨天被锁文了,今天重发的。)的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没有渠道得到第一手资料和情报,得到的信息都是经过多次加工以后的,某种意义上我们的确没有调查。但如果都不发声这个社会是不是越来越后退了?这个社会是不是越来越冷漠了?很多事情的确因为舆论的压力才得到了正面的结果,有《我不是药神》原型的陆勇案;有昆山龙哥大路上拿刀追人砍被反杀,杀人者被判正当防卫的案例等等。

那选择发声?可能你的一句话可能会成为压倒安医生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为罪恶的帮凶。

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王小波曾经写过一本书名叫《沉默的大多数》。里面写到,越明智的人越不发声,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无知,不愿表现出来;越不明智的人越容易发声,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而明智的人们为了怕出错,选择不说,就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这样会导致一个情况,愚蠢的声音占据了大多数,不知晓情况的人只能听到不明智的那些人发出的声音,情况就变得越来越糟糕。

我抱有这样的观点。或许我们不该保持沉默,即使知道自己多半是错的也要发声,即使被人嘲笑又怎样,即使最后发现我们表达的观点是错的又怎样。人人发声,终究会有正确的声音出现,而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的。

但需要铭记于心的一点是,不能把这样的发声当做发泄自己情绪的工具。我们的发声是为了正义,是为了真理,是为了让社会更加美好。绝不是不过脑子地进行攻击,咒骂,和诽谤。

每个明智的人都发声的世界,或许会有混乱,或许会有错误。但总会有一个声音诉说着真相,然后像野火一样传播,最终得到被火焰淬炼出的真理。

相关文章

  • 选择不沉默

    “网民的记忆只有三天。”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地几个字而且并不深奥难懂,但背后反映的问题却是值得人思考的。 首先,它反...

  • 读不懂的时候选择沉默

    当读不懂生活的时候,选择沉默。 当焦虑不安的时候,选择沉默。 当惊喜连连的时候,选择沉默。 沉默,不代表没有想法,...

  • 我选择沉默不语

    立夏, 让公园一周更加郁郁葱葱了, 我在这绿色之间肆意地奔跑, 沉默不语。 我不敢说话, 开口意味着失去。 总能想...

  • 2014年04月06日

    在不极端的前提下,选择沉默是正确的。

  • 最棒的失语者

    有人,天花乱坠; 有人,沉默不语; 有人,时而天花乱坠,时而沉默不语。 有人,不善言辞,选择沉默; 有人,有一腔情...

  • 反对家暴,不再沉默

    “我不能再装聋作哑,不能再选择逃避,不站出来,沉默,不作为,选择中立,我要大声地控诉。如果我们都沉默了,家暴就将继...

  • 选择沉默

    在黑暗里待的久了,光明会刺瞎你的眼 在光明里待的久了,黑暗会嘲笑你的演 前路不知坎坷 谁还像从前那样快乐 都面临选...

  • 选择沉默

    宝宝这两天的情绪很不好,非常低落,我能理解她的心情,可我又不知道该做什么来让她开心,我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的照顾好她...

  • 选择沉默

    文/小耳朵 如果想你了 会习惯性掏出手机 看看有没有你的信息或任何关于你的消息 即使我知道几率是那么的渺茫 如果想...

  • 选择沉默

    我们都曾下定决心,不畏困难,“一生悬命”地往前走。可是每天的点点滴滴,生活琐碎,每一次的争吵,似乎都是因为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选择不沉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xf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