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直在读书,但你真的会读书么

作者: 孙艺男 | 来源:发表于2016-07-12 13:02 被阅读222次

    《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笔记

    读书的目的:

    A. 消遣娱乐
    B. 获得资讯
    C. 增进理解力(此书是为此而著)

    主动地阅读:

    既然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那就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完全被动是无法完成阅读的。阅读越主动,那么所达到的效果就越好。

    阅读的四个层次:

    A.基础阅读
    在小学时完成,能认字,能知道“这个句子在说什么”即可。
    B.检视阅读
    强调时间,在一定的时间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亦即系统化略读,既能明白“这本书在谈什么?这本书的架构如何?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这是哪一类的书?”
    C.分析阅读
    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读到这本书成为自己的为止。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
    D.主题阅读
    在这个层次的阅读者会读很多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是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基础阅读

    学习阅读的阶段:

    1. 阅读准备阶段(0~7岁学前教育或者幼儿园时期)。
    2. 孩子会阅读一些简单的读物(一年级——阅读技巧)。
    3. 能够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所用的方法是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揭发”不熟悉的字眼(四年级——读写能力)。
    4. 精练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小学或初中毕业——“成熟的阅读者”)。

    检视阅读

    一、有系统的略读与粗读(了解书的整体架构):
    1. 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 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在你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你应该先仔细阅读目录才对。
    3.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
    4. 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 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 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尤其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二、粗浅的阅读:

    1、规则: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2、阅读速度:不单是要提高速度,而且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3、逗留与倒退:眼睛移动的逗留会影响速度,而手是个简单有效的工具。通过注视移动的手指来提高视线移动的速度,这样,阅读速度也跟着提高了。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主动阅读的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不知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你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主动阅读的核心:

    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然后在阅读进行下去时,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这些问题。即是,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知道如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如此反复训练,养成习惯。

    四种做笔记的方法:

    一、结构笔记(重点在于全书的架构,而非细节):

    1. 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2. 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3. 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二、概念笔记,就同一个主题,阅读许多不同的书
      三、辩证笔记,针对一场讨论情景的笔记。
      四、心得笔记:书写的空白页最好是用来记载你的思想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1、画底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慎用)
    4、在空白处编号
    5、在空白处几下其他的页码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
    8、在书最后的空白页写个人索引
    9、在书最前的空白页写整书提纲

    分析阅读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一本论说性的书的主要目的是在传达知识。

    任何一本书,如果主要的内容是由一些观点、理论、假设、推断所组成,并且作者多少表达了这些主张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那这种传达知识的书,就是一本论说性的书。

    实用型VS理论性

    1.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
    2.任何一本书告诉你要该做什么,或如何去做,这都是实用的书。
    3.质疑某件事的有效性是理论,而质疑任何事的目的,却是实用。
    4.如果一本理论的书所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的书。
    5.科学家会从他特殊经验的结果作举证,哲学家却会以人类的共通性作例证。

    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你必须能用几句话,告诉自己,或别人,这整本书在说的是什么。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要求我们将一本书最重要的部分照秩序与关系,列举出来。
    ·我们可以把内容大纲排列如下:
    1.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
    2.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了为X,第二段落为Y,第三段落为Z。
    3.在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第三个重点是C,第四个重点是D等等。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你应该有办法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哪一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哪个问题要先回答,哪些是后来才要回答的?

    规则五:找出重要的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这个规则共分成两个部分:
    1.找出重要单字,那些举足轻重的单字。
    2.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
    ·达成共识是作者与读者要一起努力的事。因为这是阅读与写作的艺术要追求的终极成就,所以我们可以将达成共识看作是一种使用文字的技巧,以达到沟通只是的目的。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字就是那些让你头痛的字。
    ·每一个知识领域都有独特的专门用语。就积极面来说,只要你熟悉一下那个领域,你就能找出那些专门的单字;就消极面来说,你只要看到不是平常惯见的单字,就会知道那些字一定是专门用语。
    ·另外一个线索是,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个用语就是重要的字。
    ·你一定要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

    规则六: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起来 ,找出其中的主旨。

    ·成功的谈判协商,除了需要诚实外,提案还要清楚,有吸引力。这样的交易双方才能够达成共识。书里的提案,也就是主旨,也是一种声明。
    ·作者的主旨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就只是在抒发个人想法罢了。
    ·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作者他认为我们该被说服,以接受这样的观点。

    规则七:从相关文句的联系中,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从作者的观点来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
    ·他沟通的主要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
    ·主旨一定在一本书最主要的论述中——不是前提就是结论。
    ·“用自己的话来说”,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
    ·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架构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以下几点内容有助于你进一步应用这个阅读规则:
    1.首先,要记住所有的论述都包含了一些声明;
    2.其次,要区别出两种论述的不同之处。一种是以一个或多个特殊的事实证明某种共通的概念,另外一种是以连串的通则来证明更进一步的共通概念。前者是归纳法,后者是演绎法。
    3.找出作者认为哪些事情是假设,哪些是能证实的或有根据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
    4.最后一步,找出作者在书中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规则九: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主动阅读的读者,必须要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第一,要求读者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
    第二,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
    第三,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

    赞同或反对作者

    ·当读者不只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
    ·要做到理想化的辩论就必须满足以下三种条件:
    1.因为人有理性的一面,又有动物的一面,所以在争辩时就要注意你会带进去的情绪,或是当场引发的脾气。
    2.你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摊出来。一场好的辩论是不会为假设而争吵的。
    3.派别之争几乎难以避免地会造成一些盲点,要化解这些盲点,应尽力尝试不偏不倚。
    ·在读者说出“我了解,但我不同意。”之后,他一定用以下的概念向作者说明,并且必须要找出证据:
    1.你的知识不足。
    2.你的知识有错误。
    3.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
    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辅助阅读

    ·外在的辅助来源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第一,相关经验。
    2.第二,其他的书。
    3.第三,导论与摘要。
    4.第四,工具书。
    ·要特别注意的是,你必须读完全书之后,才能看那些诠释或导读的手册,而不是在之前看。
    ·如何善用工具书:
    1.首先,你要清楚,你想要知道些什么?
    2.其次,你要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你要找的答案。
    3.再次,你必须知道这本工具书是怎么组织的。
    4.最后,你必须知道要在哪一种工具书中去找你要的答案。

    分析阅读的三阶段

    我们现在要把所有的规则按适当的次序,用合宜的标题写出来: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 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 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 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 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1. 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2. 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3. 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4.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1. 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2. 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3. 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4.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5.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6. 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7.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注意:关于最后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的两个要求

    ·要知道,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来说,所牵涉的绝对不是一本书而已。
    ·要知道,就总得来说,应该读的是哪些书?

    检视阅读所扮演的角色

    ·你收集好要准备阅读的书目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检视书单上所有的书。
    ·检视阅读具有两个基本的功能
    1.首先,它会让你对自己想要研究的主题有个清晰的概念,这样接下来你针对某几本书做分析阅读时,会大有助益。
    2.其次,它会简化你的书目到一个合理的程度。
    ·能够熟练检视阅读的读者,不但能在心中将书籍分类,而且能对内容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他会用非常短的时间就发现,这本书谈的内容对他研究的主题到底重不重要。

    步骤一:找到相关的章节
    ·在主题阅读中,你及你关心的主题才是最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把那些与主题相关的书整体检视阅读一遍,你的目标是找出书中与你的主题极为相关的章节。

    步骤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在这时候就是要由你来建立起共识,带引你的作者们与你达成共识,而不是你跟着他们走。
    ·这可能是主题阅读中最困难的一步,你要强迫作者使用你的语言。

    步骤三:理清问题
    ·要求读者建立起一组不偏不倚的主旨。
    ·要把问题照秩序排列出来,这个秩序跟主题有关,不过还是有一般的方向可循:
    1.第一个问题,跟我们在研究的概念或现象的存在或特质有关
    2.第二个问题,跟这个现象是如何被发现,或这个概念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有关
    3.最后一个问题,则是与回答前面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有关

    步骤四:界定议题
    当两个作者对同一个问题有相当的了解,所作的回答却完全相反或矛盾时,这才是一个真正有参与的议题。

    步骤五:分析讨论
    ·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
    ·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
    ·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的界定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一直在读书,但你真的会读书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zj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