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看过杂文家林放写的一篇杂文《黄钟与瓦釜》,感觉蛮好的。不过,我今天写这个,可能跟林放说的不同,我是在为一些作家鸣不平。
黄钟与瓦釜出自一首古人写的诗或者词赋:“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余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这段话的意思是,黄钟被人损毁丢弃了,瓦釜却发出如同响雷的声音。那些进谗言的人趾高气扬,贤明的知识分子却藉藉无名。我为我的埋没尘埃而扼腕叹息,谁能知道我的坚贞不渝和廉洁奉公的高风亮节呢?我望文生义,不知古文今译翻译得对不对,还请有识之士不吝指教,我这厢有礼了!
我看到一些作家,她们的文章写得非常棒,但由于往往洋洋洒洒数千言,甚至于上万言,在这个快餐时代,看她们文章的人寥若晨星。我原来认为她们恃宠而骄,不肯纡尊降贵地放低姿态,随波逐流地写一些迎合大众口味的千字文。现在我懂得了,她们这是在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和立场,既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她们又何必写一些俗不可耐的文章,去博得千万的阅读量呢?一些网络爆文爆则爆矣,但又有多少知识含量可言呢?它们的含金量怎么可能跟她们的优秀文章相互媲美呢?自然不在一个档次上,它们又怎能跟她们望其项背呢?
不谈她们的长文章,就连她们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哪怕被编辑发表到报刊上,但由于她们的文采斐然而又汪洋恣肆的文章的负面影响,也从而连累到她们短文的阅读量,读她们的文章的人简直是寥寥无几。相反的,那些写得像新闻报道的文章,由于方便大众的阅读,反而阅读量爆棚,这是人们缺乏审美能力啊。还有那些专门写秀色可餐的低级趣味的文章,更是受到广大市场的拥趸,一时沉滓泛起,甚嚣尘上。我想她们就是黄钟啊,她们被这个快餐时代的人丢弃了,她们的文章不是写得不好,而是写得太好了,好到令那些俗不可耐的人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程度。而它们就是瓦釜啊,尽管文章丑陋不堪,但还是很受一些蓬间雀的青睐啊,它们怎么可能不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鲜花呢?
但我要为黄钟与瓦釜正名啊,黄钟与瓦釜就跟鹰和鸡子一样,鹰飞得哪怕比鸡子还低,但鹰仍然是鹰,黄钟与瓦釜也一样啊,不要看瓦釜雷鸣一时,等到瓦釜响得越高破得越惨时,人们就会听到黄钟大吕的声音,飘荡于湛蓝的天空下,回荡在人们的耳边,回声嘹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