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昨天说,娃不用她天天带着,看着娃一段时间一个变化,一下子就长大了似的,感觉时间快得很。
其实除了娃出生产假那段时间,觉得有点度日如年,后面这带娃的一年多,感觉时光飞逝。工作日以娃送我出门上班、下班后迎我进门为一天计时标志,周末两天以哄娃睡着到娃睁眼喊妈为时间度量衡,不说每天像遁入重复的时间门那么夸张,但一天一周一年,感觉真的是一晃而过转瞬即逝。
只有这位天天似乎不一样起来的小主,给了一些时间确实流逝的痕迹和证据!
一年四季、日升月落,时间看似是客观存在的,可是关于时间,人们的感知却有着纯主观的体验和感受。
首先,最外层是宇宙的客观时间,这是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跟着这个客观时间,形成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物钟”。其次,为了更好地顺应这一客观存在的时间,人类创造了人定时间(一天24小时的世界时间),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和个体生活习性的不同,每个人的“生物钟”也有所不同。最后,落到每个人具体的时间感知上,还有一个大脑时间。
事实上,人定时间并不是真实的客观时间,而大脑时间,每时每刻每人都不尽相同。
我们都曾感受过,不同心境和状态下,对时间快慢的感知绝不相同!等待心爱的姑娘经过窗前的期盼,让那堂迟迟没有结束迹象的课显得漫长而又令人焦灼;但陪同她在校园内散步的一堂课时间,又似乎比课间十分钟还令人觉得短暂而不知满足!
时间感,其实受情绪、大脑信息接收量及记忆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这其中的快与慢就在于,当客观时间所代表的“变化”,转换成信息进入我们的大脑之时,这些信息的“变化”,就成为了大脑中实时体验到的时间感,而信息存储在大脑的神经网络之后,回想起的信息“变化”,就成为了我们记忆叙事中的时间感。即所谓的体验时间和记忆时间。
在体验时间中,接收的信息变化越少,觉得时间越漫长,比如那漫长的尴尬的等待电梯的几分钟时间;而接收信息量越丰富,大脑感受到刺激越多,越觉得时间飞逝,比如那精彩的三小时观影体验或处于心流状态下的奋笔书写!
但在记忆时间里,我们会发现:等待是无聊漫长的,但回忆起来,却因没什么信息,而感觉时间飞逝;接受信息繁多,感觉时间飞逝,但回忆起来因信息量大,而感觉充实而漫长。
据研究,大脑中的海马体与记忆以及时间感息息相关!但遗憾的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衰老会让大脑的海马体不断缩小,同时脑神经元的整体数量——也就是神经网络结构的密度(即突触连接数量),也会大幅下降。
所以,随着年龄增长,感到时间流逝会越来越快,人到暮年,回首过往,不过白驹过隙!
一天每人24小时的量,是个绝对公平的事,但如何使用及体验这24小时,那就绝对是千人千面了!如果觉得一天转瞬即逝,可以给自己增加一项略有难度的任务——比如写百字营小作文。因为据研究,完成一定难度的任务,可以让人一天的时间感变得长一点!
同样24小时,为啥别个和我不一样,大概时间体验、时间记忆以及时间成果不一样!
人的大脑和心理是多么神奇的存在?和浩瀚的宇宙和海洋一样复杂而神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