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小婴儿,他会以为他和妈妈是一体的,他和这个世界是一体的。因为他一哭就会有人来哄他,就会有人喂奶,就会有人给他换尿布…… 他和母亲是不分离的一体。
随着他的成长,渐渐地他能站立,蹒跚学步,甚至抬腿就想跑。他的活动范围开始变大,他可以新奇地去探索这个世界,他的世界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
他渐渐从妈妈身上脱离下来,甚至可以离开妈妈独自玩耍。于是,他渐渐知道,哦,原来我和妈妈是可以分开的。渐渐在意识中长出“我” “你” “他”这些概念,这是我的,那是你的,“我的”和“你的”是不一样的。界限感也渐渐开始形成。所以,“我的”东西,你不能动,“你的”话我可以不听,哇,我开始长本事了,这种感觉不错。于是,他开始护着自己东西,开始张嘴就能吐出一连串的“不” “不行” “不要” “不听”……

于是,他开始在自己成长的世界中探索着、尝试着、精彩着……
于是,爸爸妈妈的世界,就开始挑战百出。小不点开始变得难缠又难搞。
那么,恭喜你,苦恼中的爸爸妈妈,这些行为都是孩子的成长与进步。这充分证明你的孩子心理发展很正常,界限感很明确,而且内心很有力量。

可是,难缠的苦恼怎么办呢?
一. 知道了这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心理阶段,你心里就会平静许多。这是孩子在尝试与父母的分离,所有爱都是指向聚合,唯有亲子之爱是指向分离,分离成一个独立担当的个体。孩子的长大本身就是那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并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我可以”。
二. 如果你觉得总被孩子说“不”,说啥都不听,真是觉得头大,简直没法跟他交流。其实这是因为,虽然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已经开始追求独立,但他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同步的水平。他还不足以能够表达他的想法、他的抗拒和他的情绪,所以,就只能简单的用“不”来表达一切。
其实,这也正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教他学习表达的好时机。
“你摇头是要告诉妈妈不想穿这件黄色毛衣吗?”
“那你可以告诉妈妈想穿哪件?这个可以由你来决定”
“我想穿那件粉红色的!”
“对,很好,这样下次的时候,妞妞就可以直接告诉妈妈你想穿哪件了。”
在适当的范围内给孩子自己做主的空间,同时引导他用语言表达出来。先猜测,再给他选项让他选择,找到他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引导他说出来。给他安排一些力所能及得事情让他做,不干涉,让他作主,让他拿主意。
“今天我们去公园玩,你想带啥玩具?自己去拿,并准备好你的小背包。”
“要开饭了,你愿意帮妈妈拿筷子还是拿汤匙?”
如此,在与孩子这样的交流中,既尊重了他的独立性,又能锻炼他的表达能力和自理能力。我们常常希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并不是几句表扬赏识的话就能培养出来的。前提是,把鼓励肯定的话建立在做事上,孩子做成了事,才会有成就感和价值感。再用你赞赏的爱语加以强化,孩子必然在做的更好的路上走得更有力量。
三. 两三岁的孩子,常常用哭闹来表达他走向独立中的抗争情绪。遇到事情,哭是唯一的语言。

一是因为语言能力的不足,另外孩子还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朋友,它教会我们认识自己。如何更好地表达和管理情绪,是贯穿我们一生的重要功课。
1.当孩子哭闹时,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要时刻觉察自己,不被孩子的情绪带跑,试着找到孩子哭闹的原因,最好能看到其背后表达的诉求。
2.先处理情绪,再解决事情。最好的亲和力就“共情”,共情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你的语言说出他的感受”。
“你的小熊弄脏了,你很心疼是吗?它可是你最喜欢娃娃了。”
这样孩子会觉得妈妈很懂我,内心会感到很安慰。
“你不高兴了,是因为小明弄倒了你的水杯,还是因为你的画笔没颜色了?”“如果都不是,那你告诉妈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也是在教他学着说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情绪,说出情绪背后的原因。教会他认识自己的情绪,比如高兴、快乐、伤心、难过、生气、害怕等等。
还可以用故事的方式教给孩子如何应对和处理情绪。
小兔子过生日,妈妈给他准备了一个漂亮的大蛋糕,它好高兴啊,快乐地跳起舞来,还给了妈妈一个甜甜的吻。
好朋友小熊的爷爷去世了,它很伤心难过,小兔子这些天一直都陪在小熊的身边安慰它。
妈妈出差好几天了,小兔子很想妈妈,难过地哭了,它把这些告诉了爸爸,爸爸每天晚上陪着它入睡。
幼儿园过独木桥练习时,小兔子好害怕呀,它向老师求助,老师牵着它的手走了一遍,它就不再害怕了。
……
让孩子认识这些情绪,它们并不可怕,遇到它们时该如何合理表达和应对。
孩子就是这样,你一点点教着,他一点点学着,转眼间他就长大了!
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是宝贵的,希望我们和长大后的他,能像李宗盛歌里面唱的“有幸地成为知己”而不是“不幸地成为甲乙。”
——如果您觉得对您有用,感谢赞赏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