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不要和他坐一起
“那个小子成绩那么差,你还非要跟他坐一起,我警告你,以后上课你要再跟他坐一起,你以后就不要来学画画了!”
今天带孩子上街,路过一个培训学校,看到很多孩子背着画夹子往外走,有个家长边走边大声训斥孩子,从我们身边经过。
这个家长声音非常大,大到路人都侧目的程度,他却浑然不觉,而被他训斥的那个小男孩脸涨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感觉。
女儿看着这对父子很不满意的说:“这个家长公共场合喧哗自己都一点素质都没有,还看不起人,什么家长!凭什么因为成绩差就不能当朋友呢?”
不过想想真是个悖论: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所交的朋友都是学习好的孩子,可如果都不让和学习差的同学玩,那又怎么能交到学习好的同学当朋友呢?
学习成绩,在有些家长的眼里仍然是第一位的。但在这样教育理念下教育出来的孩子,反而有可能出现一些成长的隐患。
2 偏重成绩的理念下,孩子可能长这样
在教育方面,很多人都承认一个观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法国作家马·埃梅说社会偏见屡见不鲜,它长得如此硕壮,即使它的受害者也很快就把它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
孩子本没有什么偏见,但长期受家长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可能会成为这样的孩子:
1、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这样的人在平常的时候还显不出来什么,但是一到了关键时期就会暴露出自己的自私自利的真面目。
最近的例子就是在疫情期间的拒绝喝白开水的女留学生、拜耳跑步女、发表辱国言论的许某馨之流,这种自私自利的人的真实面目就是只重视分数教育的结果。
2、自私自利、唯利是图。
畸形看重学习成绩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有可能也会偏颇,在成绩决定一切的影响下,孩子有可能会变成一个有点成绩就唯我独尊的人。
除了成绩之外,因为自我中心而变得自私自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多数是追求自己更高的利益或目的,而不是从利益社会的角度思考问题。
3、不知道感恩的“白眼狼”。
因为只看重成绩,很多父母除了学习,其他都不让孩子做。这样长大的孩子,除了学习以外的生活能力往往都不足。
17岁的被中国科学院物理专业的录取、并获得硕博连读机会的魏永康,后来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太差,错过期末考和论文答辩,失去读博士的机会,最后被退学了。
唯成绩论的观念下,孩子容易失去价值观的平衡,性格也容易出现问题。
杨振武说:家长既要负责孩子身体的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怎样学会知识,又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3 那么家长该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第一、避免功利化的思维。
这种家长的把孩子划分为学习好的和学习不好的,把成绩作为唯一判断的标准证明了这个家长的思维方式是非常简单粗暴的,唯成绩论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价值标准。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变形记》之所以被人诟病,就是因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仅仅是更换了城市和农村孩子的经济条件和居住环境,而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建设,从而让价值观失衡。
第二、让孩子学会感恩。
只有在跟别人的交往中学会了感恩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国家,也才可能学会跟身边的人友好相处、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更加深刻地体验幸福,并愿意用自己的付出,让周围的人和世界更美好,也从中得到自己的成就感。
第三、重视孩子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孩子责任心的培养。让孩子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慢慢分担家务,而不是只是围着成绩转。
学会动手的孩子,更能体谅家长的不容易,学会换位思考;通过承担家务,学会责任和担当——当然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同时是对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统筹能力的培养。
要知道未来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成绩上,更体现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上。
孩子的生命是五彩的,如果家长只重视成绩,会把本来活色生香的生命禁锢成灰色的牢笼。
成功培养孩子远比学习成绩所包含的多得多,这需要父母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提升自身成长。
所以,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
——————————
我是晨光微晓,学英语、爱绘本、专注育儿心理、育儿经验分享的俩娃妈,欢迎关注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