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城市是我们发明的用于推动和促进社会互动与人类合作的天才机制。城市一方面是我们面临的许多挑战的根源,另一方面则是创新和观念的蓄水池,并因而成为问题解决方案的来源。
2.城市的关键是要将人们团结在一起,利用其多样性,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并由此创造观念和财富,激发创新思维,并鼓励企业家精神和文化活动。
城市提供了一种天然机制,让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收获他们之间社会高度互联所带来的益处。
3.尽管规划不同,但城市都显示出惊人的粗粒度的简单性、规律性和可预测性。
存在一种超越了历史、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基础普适原理,一个基本的、粗粒度的城市理论是有可能存在的。
4.在整体基础设施方面,城市的表现就像是生物体,它们遵守简单的幂律,按亚线性比例变化,表现出系统性的规模经济,只是指数的数值略有不同(生物体为0.75,城市为0.85)。
与之相比,作为城市本质的社会经济总量呈超线性规模缩放,体现了规模收益的系统性增长。
5.除了城市规模增大所带来的个人利益以外,系统性规模经济也将带来巨大的集体利益。二者加在一起,这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化持续爆炸式增长的潜在驱动力。
6.就像生物学中的受限生长要遵循代谢率的亚线性规模缩放法则一样,财富创造和创新的超线性规模缩放会带来与开放经济相一致的无限、超越指数级的增长。
7.构成规模法则基础的生物网络有三个特点:空间填充;终端单元不变;网络进化到近似最优化。这些特点与城市的基础设施网络有着直接的相似性。
8.城市系统的配置基本上是一个静态的、高度对称的几何学模型。更像是一个有着褶皱线和分形的有机体,这正是复杂适应系统的典型特点。
一座健康城市的分形维数会随着城市的增长和发展而稳步增加。
9.米尔格拉姆和津巴多的研究表明,好人做坏事源自同伴的压力、对于被排斥的恐惧,以及成为团体中的一部分的愿望。团体中,权威会将权力和控制授予个人。
10.米尔格拉姆认为,我们在大城市中碰到的反社会行为其实是对城市生活中的感官冲击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一行精华:
城市提供了一种天然机制,让不同的人收获他们之间社会高度互联所带来的益处。
城市规模增大导致的财富创造和创新的超线性规模缩放,会带来与开放经济相一致的无限、超越指数级的增长。
触动,反思,改变:
城市的基础设施网络同样具备构成规模法则基础的生物网络的那三个特点,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城市是有生命的。
确实,城市规模也基本符合规模法则,会带来经济的指数级增长。而城市作为一种复杂系统,随着规模增大,涌现行为等出现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也能进一步激发创新。
以上这些,也是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的重要原因。这些理论在另一本读过的书:陆铭《大国大城》中也有详细论述。只不过本书作者从生物和物理理论角度推导,让人有曲径通幽般的耳目一新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