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8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8

作者: 艺凡会发光 | 来源:发表于2023-01-01 14:00 被阅读0次

    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 第二章:鲜卑人之喋血萧墙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拓跋珪倒下了。

    易中天:被他的16岁儿子拓跋绍杀了,享年39岁。

    艺凡:儿子为啥要杀爹呢?

    易中天:此案的直接原因,是拓跋绍的生母受到威胁。为了救母亲,拓跋绍只好杀了父亲。

    艺凡:生母为啥受到威胁呢?

    易中天:拓跋珪死前已经精神失常,许多人仅仅因为一言不合甚至呼吸不畅,便被疑神疑鬼的他亲手杀死在天安殿。因此即便拓跋绍不去行刺,恐怕也会有别人动手。

    艺凡:拓跋珪何晚年为啥会这样呢?

    易中天:史家的说法是嗑药,也就是吃了五石散,但更大的可能是心理负担过重。他发病时数日不食,彻夜不眠,对着空中自言自语讨论建国以来的成败得失,就是证明。

    艺凡:当皇帝也不容易啊。

    易中天:拓跋珪就更不容易。因为他的族群不但是戎狄,就连在鲜卑人中也是最落后的。保守势力顽固坚持陈规陋习,完全不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汉族士大夫则离心离德,以至于请他们出来做官还得动粗。

    艺凡:这些事情确实很容易让人崩溃。

    易中天:实际上北魏皇帝十四个,倒有九个死于非命。他们有的是儿子杀的,有的是太后杀的,有的是宦官杀的,有的是权臣杀的。其中,就包括第三任皇帝世祖拓跋焘。不过,人们更习惯于叫他太武帝。

    艺凡:此人的贡献是什么呢?

    易中天:他十六岁登基,在位三十年,享年四十五岁。后两项纪录在北魏都是最高的,既空前,也绝后。继位后九年,拓跋焘便在胡夏灭亡西秦之后又灭胡夏(431),继而一鼓作气灭北燕(436),亡北凉(439),破柔然(449),伐刘宋(450)。至此,北魏真正成为北朝,十六国结束,南北朝开始。

    艺凡: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易中天:但,此人也一身是谜。

    艺凡:谜团是什么呢?

    易中天:最大的疑团是他的死。我们只知道,拓跋焘是在北魏正平二年(452)二月初九被害的,凶手是宦官宗爱,具体细节却一概不知。更可疑的是,这个逆贼不但事后当了宰相,还在八个月后又杀了自己新立的皇帝。直到这时,新的政变集团才把他送上断头台。

    艺凡:这就很奇怪了,宦官哪有这么大的权力。

    易中天:事实上宗爱能够得逞,就因为当时执政的朝臣没把他放在眼里。拓跋焘死后,这伙人原本是要立另一个人做皇帝的,却被宗爱骗入宫中杀掉。就连他们藏在秘室中的那位储君,也被宦官搜出来处死。

    艺凡:由此可见,朝臣们原本大权在握,实际上决定秘不发丧另立新君的也是他们。既然如此,血案发生后他们为什么不立即抓捕凶手,反倒进宫与宗爱相见? 

    易中天:官史讳莫如深。吞吞吐吐,当然是有太多的不可告人。实际上此案的背景相当复杂,甚至可以追溯到另外两个人的死亡。这两个人,就是皇太子拓跋晃和司徒崔浩。拓跋晃是在太武帝被害前八个月神秘去世的,死因据说是得了抑郁症。

    艺凡:为什么会这样?

    易中天:官方史书称,当时太武帝听信宦官宗爱的谗言,震怒之下诛杀了太子身边的诸多属官。拓跋晃惊恐万状,竟在惶惶不安和有苦难言之中忧愤而死。太武帝则很快就发现拓跋晃受了委屈,追悔莫及的他开始怀念儿子。现在轮到宗爱心惊胆战了。为了保命,这个小人便铤而走险谋杀了皇帝。这就是所谓正史的说法。

    艺凡:以拓跋焘之英武果敢,如果发现太子是被宗爱诬陷,岂能让这家伙活到变成凶手那天?

    易中天:事实上太子死前半年,拓跋焘正在南征。志在必得的他势如破竹,军进瓜步,饮马长江,还在那里建起了行宫。然而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拓跋焘却突然撤军。这就让严阵以待的刘宋大惑不解,并认为拓跋焘一定是后院失火。于是南方传言:魏太子拓跋晃谋反。

    艺凡:有证据吗?

    易中天:据说,当时拓跋焘得到情报,留守平城的太子图谋不轨。因此,他便在大宴群臣后立即撤兵,并在回国途中派人送信到平城,谎称皇帝已经驾崩。太子不知是计,匆匆赶来迎丧,结果在空空如也的灵柩前被捕,并被关进铁笼秘密处决。

    艺凡:这也有疑点。皇太子拓跋晃到鲁口迎驾是在二月二十日,官方宣布的死亡时间则是六月五日。当中这么长的时间都干什么去了?皇太子三四个月不露面,难道竟然无人置疑?

    易中天:拓跋焘的态度也很怪异。如果太子谋反属实,他就应该庆幸,宗爱也不必紧张。就算谋反是冤案,也没有宗爱什么事,除非假情报是他发出的。但同样,他也早就该因为欺君之罪而被怒不可遏的太武帝碎尸万段。

    艺凡:然而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北魏宫廷只是匆忙埋葬了那位死得不明不白的太子,后来还追认他为皇帝。太武帝拓跋焘则既没有追究谎报军情的责任,也没有追查可能存在的谋反集团,只是想起儿子就泪流满面。这哪里像是发生了谋反案?

    易中天:看来事实可能是:皇帝和太子之间没有个人恩怨,也没有权力斗争,却存在政见分歧。

    艺凡:分歧点在哪里呢?

    易中天:在宗教。宗教是南北朝的大问题,牵涉到文化,也牵涉到政治,只能从长计议。至于此刻的分歧,简单地说就是皇太子崇佛,太武帝灭佛。但这与信仰无关。实际上太子拓跋晃他们信佛,很大程度上在于释迦牟尼也是“胡人”,因此对佛教天然地抱有亲切感。

    艺凡:那太武帝呢?

    易中天:他并不认为自己是胡人。相反,他要做的是“中华皇帝”。或者说,是道教鼓吹的救世主“太平真君”。因此,他不能接受佛教,只能尊崇道教,因为道教才是中华本土的。拓跋焘甚至用“太平真君”四个字做了自己的年号,而且正是在他统一北方之后的第二年。

    艺凡:拓跋焘之心昭然若揭。

    易中天:然而奇怪的是,崇佛的拓跋太子受到打击,反佛的汉人崔浩也不得好死。崔浩是北魏的三朝元老,辅佐过拓跋珪、拓跋嗣和拓跋焘三代皇帝,拓跋氏的江山差不多有半个是他帮着打下来的。可惜他的结局却是满门抄斩,还连累三个姻亲一并灭族。

    艺凡: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

    易中天:且听下回分解,转折关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uk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