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楚天牧歌简书文学缘分的天空
病在不同部位的针刺位置——读《黄帝内经》灵枢 终始第九 法野6

病在不同部位的针刺位置——读《黄帝内经》灵枢 终始第九 法野6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2-12 13:27 被阅读0次

病在不同部位的针刺位置

泻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痏wěi,以极出其邪气。泻的大法,在于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脉象坚实有力的,就用深刺的方法,出针后也不要很快按住针孔,以利其尽量泄去邪气。

补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痏,无使邪气得入。补的时候要注意,脉象虚弱乏力的,就用浅刺的方法,以养护所取的经脉,出针时,则应迅速按住针孔,以防止邪气的侵入。

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邪气来时,针下会感觉到坚紧而疾速。谷气来时,针下会感觉到徐缓而柔和。脉气盛实的,应当用深刺的方法,向外泻去邪气;

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刺诸痛者,其脉皆实。脉气虚弱的,就应当用浅刺的方法,使精气不至于外泄,而养其经脉,仅将邪气泄出。针刺各种疼痛的病症,大多使用深刺之法,因为痛症的脉象都坚实有力。

故曰: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所以说,腰以上的病,可以取手太阴、手阳明二经的穴位针治;腰以下的病,可以取足太阴、足阳明二经的穴位刺治;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病在上部的,可以取下部的穴位;病在下部的,可以取上部的穴位;病在头部的,可以取足部的穴位;病在足部的,可以取膝窝部的穴位。

病生于头者,头重;生于手者,臂重;生于足者,足重。治病者,先刺其病所从生者也。病在头部的,会觉得头很沉重;病在手部的,会觉得手臂很沉重;病在足部的,会觉得足很沉重。取穴刺治时,应先找出最先发病的部位,然后再行针刺。

(原文)

泻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痏wěi,以极出其邪气。补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痏,无使邪气得入。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刺诸痛者,其脉皆实。

故曰: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病生于头者,头重;生于手者,臂重;生于足者,足重。治病者,先刺其病所从生者也。

今天学习了病在不同部位的针刺位置。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学经明经行经感恩日记

    时间:2019年6月29日 学经方法:137累积法 学经内容:《黄帝内经》终始第九02,《文学启蒙》雁荡山,活子版...

  • 养生日记之终始

    《黄帝内经·灵枢》有一篇,名叫“终始”。始终,终始……说始终,是从开始到结束,一段完结的经历;说终始,是从结束到开...

  • 《黄帝内经》中“腧、输、俞”的区别:

    读《黄帝内经》,会经常搞混和分不清这三个字的区别,请看下图及说明。 读《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第二法...

  • 不生气的法宝3/20.2019

    天气:晴 137累积法读经: 《黄帝内经》灵枢.九、《笠翁对韵》下.七 、《庄子》齐物论.2。 147累积法亲子读...

  • 一些脉气将绝时的症状——读《黄帝内经》灵枢 终始第九 法野9

    一些脉气将绝时的症状 “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chì疭zòng,其色白,绝皮乃绝汗,绝汗,则终矣。”手足...

  • 《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第八》

    【本章要点】 一、针刺疗法,必须首先掌握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生理变化规律,然后根据脉象与症状等情况,制定虚补实泄的治...

  • 《重舌及其针刺》

    重舌,病证名。最早出自于《灵枢·终始篇第九》:“重舌,刺舌柱以铍针也。”重舌又名子舌、重舌风、莲花舌。症见舌下血脉...

  • 共读/《黄帝内经》灵枢卷八:终始篇

    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

  • 针灸得气的感受

    《内经》首先提出了针刺导气法,《灵枢·五乱》载:“徐入徐出,谓之导气。”及针刺得气后,将针地下按,再将针缓缓上提。...

  • 黄帝内针∥以平为期

    以平为期的康寿观 “平人”是《内经》关于健康状态的高度概括。《灵枢·终始》谓:"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病在不同部位的针刺位置——读《黄帝内经》灵枢 终始第九 法野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uy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