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意语文如何是?——《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札记

诗意语文如何是?——《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札记

作者: 奕童小垟垟 | 来源:发表于2021-12-24 14:03 被阅读0次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

    我们来描述下“诗意语文如何是”——

一、举象

    就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为一定的形象、印象、意象。所谓“举”,就是呈现,就是打开;所谓“象”,就是语言文字的三种表现:形象、印象、意象。

    如:讲“饱经风霜”这个词,不是把词语的意思解释出来就可以。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回忆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饱经风霜的人,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饱经风霜的人应该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颧骨高高突出,眼眶深深地陷下去,满脸的皱纹……脸灰不溜秋,头发像一堆乱稻草,嘴唇上还有一道一道干裂的口子等,这就是举象。

      语文是感性的,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叫他解释,能够满分。但是他不会在新的语境下正确有效地使用这个词,这是消极词汇;而积极词汇,应该是他懂,他能意会,他可能说得清,也可能说不清,但是他总能在新的语境里,准确地灵活自如地加以运用。

二、造境

    在举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特定的情境、意境、心境。

    情境就是 景象的连续体,是很多象的叠加,营造一种氛围,人置身其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共鸣共振之后的那种情绪,如《天净沙 秋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争取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进入情境中去,让学生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会,有自己的嚼头,这就是造境。

图片

三、入情

      就是置身于语言文字所造的境中,体验其存在的情感、情味和情怀。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教育的灵魂就在于“情”字,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承载着的思想和感情。王崧舟老师不反对语文知识、写作知识、阅读知识的渗透,但是得有个前提——那就是让学生充分地体验,让学生的生命情感之门打开之后,感受语文的精彩和魅力。在这个基础上再给孩子们谈方法、讲技巧,那样的知识,那样的技巧,才具有灵魂,具有力量。

    倘若纯理性地教语文、学语文,那语文的形象就会被淡化,语文的情感就会被稀释,语文的直觉就会被斩断,语文的想象就会被禁锢,语文的灵性也就会被扼杀。

四、会意

    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悟并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意义、意蕴和意趣。如果说“入情”是一种热处理,那“会意”就是一种冷处理。读书意味长,就要细细读。语文教师要去解决一些重要的词、句、段落,体验、会意,才能真正读出文字的魅力和神韵。

      讲解《黄河的主人》——生词“如履平地”时,通过破解“履”这个字疏通词意后,有老师还这样处理:

      师:“请你读读课文中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

      生:“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了黄河的主人。”

      师:“现在,你对‘如履平地’这个词,还有哪些新的感受?”

      生:“在滚滚的黄河上撑船,他能做到如履平地,说明他非常勇敢,非常镇静和机敏。”

      这样处理,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词背后的情味、神韵。

五、求气

      在特定的情境中,探求语言文字的声气、节奏和神韵。朗读不用用蛮力,而要用绵力。朗读跟唱歌一样,注重气息的控制。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好好读书 ——会感性的、复沓式的、一唱三叹地朗读。

图片

六、寻根

      在特定的情境中开掘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精神母题和文化传承。

      如教学《江雪》时,用“那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拓展学生的思维,然后配合下发柳宗元的背景资料,学生就可以探求到更多精神、文化。中国文学史上有三个著名的渔翁:一位是姜子牙,“钓”周武王;一位是东汉严子陵,功成而身退——离开皇帝刘秀,隐居钓鱼——钓“明哲保身”。以上两位,钓的都是智慧;还有一位就是我们的柳宗元,他钓的是一种情怀,一种志趣,这种情怀和志趣就是中国古代有良心有良知的士大夫的一种情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语文教学需要传承这样的文化,追求这样的思想力量,我们的孩子只有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才能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图片

    《泊船瓜洲》这首诗,从字面上看,全诗流露着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其实透过“春风”这个意象,再结合了解到的时代背景(辞官归乡的他,被神宗下诏——进京继续主持变法。这首诗就做于他返京途中),我们还能读出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语文教的是底蕴。“底蕴”就是人的精神能量、文化能量、高级的生命能量。没有底蕴或者底蕴不深厚,哪怕你学会全套的降龙十八掌,那也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为什么?能量不够,你发的招没有杀伤力、没有战斗力。

      而“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

   

      描述完“诗意语文如何是”,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是感性的!

    感性教学,是一种形象化的教学。它要求我们还语文以画面,还语文以旋律,还语文以意象;

    感性教学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教学。语文是最需要倾注情感的学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感性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因此他要求尊重个性,张扬个性,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感性教学是一种激发生命活力的教学。学生的言语过程就是释放生命潜能,展现生命活力的过程;

    感性教学是一种以感性形式对学生的精神产生持久影响的教学。它认为语文的形象意义远远大于语文的概念意义。正是感性,让语文回到了生命的源头!

相关文章

  • 给自己努力找一个方向

    给自己努力找一个方向 ——读《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有感 寒假,网购了一本王崧舟老师的书《诗意语文——王...

  • 诗意语文如何是?——《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札记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 我们来描述下“...

  • 王崧舟“诗意语文”

    语文是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也应该洋溢着诗的浪漫,语文课堂更应该弥漫着诗的芬芳,在充满诗意的道路上我一直行走着。清楚...

  • 诗意语文的旨归:精神的语文(王菘舟)

    诗意语文的旨归:精神的语文 原创: 王崧舟 语文是什么? 我曾经这样千百次地问过自己。 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

  •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2018年6月6日 今日趁着不用看早读,看了一会王崧舟《生命的意蕴》,看得我心中对诗意语文充满了向往。他提倡的教学...

  • 王崧舟诗意语文学习一

    听王崧舟老师执教《爱莲说》有感 2019年6月15日,我和同事去空港国际学校参加王崧舟教授“诗意语文”教学暨智慧园...

  • 深入解读文本(定稿所思)

    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堪称是诗意语文的扛鼎之作,也是他的“率性之作”。王崧舟老师对词意的理解与解读更多的源...

  • 一本新书《王崧舟讲语文》

    王崧舟老师,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的“诗意语文”让多少老师成为“崧粉”,又有多少老师被他的睿智与博学所深深吸...

  • 读《诗意语文》有感 之二

    早上好!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好的时候。 本周,我继续跟随王崧舟老师,走进他的“诗意语文”!学习《诗意语...

  • 【快速阅读338/400】《语文得生命意蕴》

    【快速阅读338/400】《语文得生命意蕴》王崧舟著。挖掘语文的生命意蕴这才是语文课该有的态度。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意语文如何是?——《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vl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