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交易物”
文 | 悟恩 图 | 花瓣网
00
人都不喜欢被物化。仿佛被物化,就意味着文明社会的退化。
然而,在商业社会里,人反而要有“被物化”的意识。
当然,这里说的“被物化”,是指把自己当成商品。
01
市场要素简而言之不外乎四点:买方,卖方,交易场所,交易物。
前两点很好理解
——得有人买,也得有人卖。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同时担任着两个角色,在A物上是卖方,在B物上则是买方。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上班赚钱(卖方),然后买面包和水养家糊口(买方)。
但对“交易场所”和“交易物”的理解,有的人就难免偏狭隘。
先说交易场所。
互联网时代,交易场所已经不限于街头巷尾以及超市商场,而可以是虚拟的,如阿里,如某宝某东甚至某视频直播网站等。
启示是:把自己没钱没门面没人脉作为借口的行为,可以休矣。网络链接一切,当然也包括你的潜在买方。
再说交易物。
交易物并一定是实物。想想看,你灵机一动的某个想法,都可能找到那个愿意购买的人,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所以,Q币游戏币或者你拍出的10秒小视频,当然也可以是交易物。
有人认为这些虚拟的东西不具生产力,所以不应鼓励,甚至还有人叫嚣取缔,是因为不懂得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
经济运行的逻辑不过是:因由交易而产生的货币流通
——如甲把一个4元的杯子5元卖给乙,乙再把杯子8元卖给丙。甲赚了1元,乙赚了3元,这“多”出来的4元可以供甲乙买更多东西,拉动其他东西的消费,增加丁戊己庚……等人的收入,这就是经济运行。
可见,无论是卖杯子还是卖想法,是造锅还是造星,只要买卖时产生了“增值”,就能拉动经济增长。
如明星高收入,有人提出质疑:他们做了什么?有什么价值?
不说别的,但就经济增长而言,明星本身就是“价值物”,其“知名度”就是可供出售的商品——如上所述,只要有人买,带来货币流通,TA就有贡献(当然前提是交易合法合理并合乎道德,这点需要政府和社会监管)。
而明星的知名度有多少企业愿意买单,又能带来多少的货币流通?可想而知。
02
关于交易,有四点是需要知道并接受的:
其一,正当、公平、自由的交易,是双赢乃至多赢的。
这几天断更,是少数民族课题临近结题,忙着开审稿会。
审稿是磨合过程,听委托方的意见,也看我方意见——双方根据各自的利益(金钱利益以及心理、道德利益)进行协商,直至彼此利益达致平衡为止。
一方卖出了方案,赚了钱(或其他非物质利益),一方得到了方案,省了事。
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双赢。
这就是交易行为体现的价值。
事实上,没有交易,只能自娱自乐(当然兴趣是个人选择)。而这也说明了,分清职业和兴趣是不错选择
——因为把专业作为商品和把兴趣作为商品,前者被人购买的概率高(专业更稀缺)。
后者当然也可以,只要你把它转化成专业,并找到合适的交易平台
——如你会画画,就在直播平台上教人画。前提是:你的画足以让人有购买欲,这又回到了是否专业的问题。
其二,人人皆有价值,什么都可以卖,不必妄自菲薄,也不要骄傲自满。
在得到APP上看到罗振宇写的一件事:
说有一个普通大学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把罗振宇每天早上在微.信.公.众.号里发的60秒音频转成文字,发在微博上。
在这期间,该学生从不打扰他,只是默默地,每天发。
罗振宇感叹:这对我们公司有啥用?折射出他高贵的品质或者才能了吗?
并没有,而且这个学生也没有几个粉丝。
但时间一长,罗振宇就觉得,这个年轻人是可以持之以恒地坚持一件事的,是个很有价值的人。
后来,这个学生正式入职罗振宇的公司,还是罗本人给他发出的邀请。
如果说这个学生是无意中促成了一单交易,那他卖出去的东西,就是他持之以恒的精神。
事实是,什么都可以拿来卖。
老实人卖实诚,聪慧者卖聪慧,各有市场。前提是,你得勇敢地拿出来卖。
说到底,我们都是出来卖的——
要就卖图片,如各种设计师、摄影师甚至某宝的网商;
要就卖劳力,如很多体力劳动者;
要就像明星一样,卖“美貌”卖“演技”乃至卖各种人设。
不是么?
其三,让自己卖得贵,就得让自己值。
卖得贵不贵,涉及的因素很多。
如平台,如市场供求关系,如个人价值等。
但归根到底是个人价值——
因为这点有了,拥有好平台的概率就高,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就低——你是“供”方出类拔萃的1%,供你选择的“求”方自然就多。
所以,提高个人价值是关键。
其四,情感因素在讲究自由、平等的商业社会里的价值,将越来越被轻视甚至无视。
交换与个人价值相关,所以情感因素在交易中占的权重会不断降低。
故此,不要奢望你认识了几个牛人,多参加了几次酒局,与多少人称兄道弟,你的交换价值就大了。
毕竟关系是外因,自己的价值才是主因。你没有价值,所谓的人脉,也只能是泡沫,轻轻一碰就碎了。
就算是你的爹妈,你试试成年后整天呆在家里不事生产,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看他们会不会给你好脸?
更遑论陌生人了。
以上。
我是悟恩,祝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