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阎真继《沧浪之水》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
锋利的笔触揭开高校腐败的内幕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堕落,一切都是为了名利,而在大学里活得最好的就是那些不学无术的投机钻营分子。
这些人极其聪明,能够利用任何机会,把握所有能为我所用的人际关系。
但阎真的笔触不仅仅局限在这样的暴露上,他更写出了以“我”为代表的有良知有追求,但又在现实环境下无奈生存的另一类知识分子的真实境况。
这些人虽然也屈服现实,然而,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一丝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向往。
“我”的人生标杆,始终定位在曹雪芹身上,写出《红楼梦》的伟大作家,生前历尽患难,他从不向世俗低头,用生命铸就了影响后世千千万万读者的巨著。
只要有这样的梦想在,那一缕精神的火苗就不会绝种。
2.作者概述
阎真,湖南长沙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现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曾在天涯》(1995,海外版名《白雪红尘》)、《沧浪之水》(2001)、《因为女人》(2007),理论著作《百年文学与后现代主义》(2003),以及学术论文、散文等。有《阎真文集》五卷。
3.书中只言片语
像他(曹雪芹)这样一位千年一遇的天才,风华襟抱浩渺无涯,才情学识深不可测,他的无限情怀,无限感叹,对使人对其人其事无限向往。
(曹雪芹一辈子寂寥困顿,为了完成文学竟不顾自己和家人凄凄惨惨,以他的文采,距离我们所谓的成功只一步之遥,对比如今我们为了升官发财糟践自己,露出谄媚的样子,真是令人唏嘘!曹雪芹代表着精神的高地,作为文化人,我们有限而短暂的目光让我们仅剩的一点精神之光向远方眺望,这才有了无限向往,虽不能至,或心不想至,但依然心向往之。)
自己的一生是无限时空之中如电光石火的一瞬!
(谁的一生又不是何其渺小的,这样的观点却让我们有两种不同的心境:一方面感到自己一辈子争名夺利毫无意义,另一方面也感到反正无法改变世界、改变环境,不妨大摇大摆、明目张胆的占便宜,踩着他人过自己顺心得意的小日子。)
难道每个人都是生活舞台上的提线木偶,钱倒是幕后的提线者?
(究竟是钱在为我们服务,还是我们在为钱而服务?真是个问题,我们的心情、行为究竟有没有独立的精神在支撑,还是屈从于外力,值得我们反思。)
在这个人情社会,原则摆在桌面,那是有弹性的,弹性很大。决定事情发展方向的力量却不在桌面,在桌子下面。
(好像到了社会上,我们看到的很多事情都有双标,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你为了上好学校,高分考进去也可以,投一片操场捐进去也可以,桌面上的规则往往比不上桌面下的人情。这是我们根深蒂固的贪渎思想,年轻人难以改变便会屈从甚至信奉,最后一代又一代都得了软骨病。)
无数在某个历史瞬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坚守者。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处: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解释: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公元280年(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灭东吴,所谓“降孙皓三分归一统”,结束了几十年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一统,采取了有效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广揽贤能”,着重于西蜀与东吴的遗老故臣,凡有声望的、有本事的,都极力笼络;笼络不成,就设法除去,以达到不为我用也不许为我害的目的。同时,把“以孝治天下”作为其伦理总纲,提倡孝父母,敬老人,抚恤孤寡。
在“广揽”中,西蜀的一个故臣引起了司马炎很大的关注。此人姓李名密,又名虔,字令伯,武阳人。生下六个月时丧父;四岁时,其母何氏改嫁;靠祖母刘氏扶养成人,西蜀时,官居尚书郎,是个不大不小却很重要的官。
入晋后,蜀地的先后两名的地方官都曾推荐李密做官,可李密却故国难忘,不肯出仕,都借故谢绝了。司马炎格外看重他,特地下了一道诏书,要李密做供职于宫廷的郎中,李密未允。后又改为显要的太子官属洗马,李密仍借口推辞。司马炎火了,又亲手下令,指责李密傲慢。地方官日夜严逼,声称如再迟缓,就要逮治下狱,甚至按律问斩了。这使李密很为难:出去做官吧,仍怀恋故国,而且这么出去,也将大丢脸面;不出去吧,是会被杀头的。经过深思,他就写了一篇《陈情表》,呈给了司马炎,表中以“以孝治天下”为主旨,说他幼时,“伶仃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多亏了老祖母把他抚养长大。没有老祖母,就没有他的今天。而今,老祖母已九十六岁,又长年卧病在床,没有他,祖母怎么度过晚年!他才四十四岁,报效国家的日子还长,而孝敬祖母的时间已不多了。恳请司马炎体谅他的苦衷。
司马炎看了很感动,且无法怪罪,又为了笼络人心,索性派了两个女仆帮他侍奉老祖母。)
我忽然悟到花钱送礼办事,其实都是对办事那个人的极度不信任,不相信他的人格人品,因此一定要他吧东西收下,心里才踏实。
(不瞒说,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甚至脱口而出“您收下,我就放心了!”其实,看到这句话我也明白我们心里所想的,付出了当然渴望有收获了,而身在职场,每个人主张利己主义,除了钱和关系你能信任谁呢?)
打完电话我把钱包从屁股口袋掏了出来,不再受众感到了它的单薄,像冬天里在寒风中瑟缩的小瘪三。
(我喜欢这个比喻:瑟缩的小瘪三!只敢空口叫嚣,就是没有硬气的资本。)
这件小事让我很有感触,找到一个小机会,强行插那么一下,抢个先手,只一个车位的距离,就是一路绿灯。黄老师让那么一下,就是一路红灯。唉,开始才一个车位的距离,纳闷一点点,可后来呢?
(这个例子太棒了,记得在北京挤地铁就是这样,忙的人要懂得跑起来,往里挤,比别人先挤到一班看着只有3分钟左右,可加上换乘的就节约了一个早饭的时间,每一分钟都要精打细算。在职场也是一样,调职看起来比别人晚了半年,其实就是步步晚,一辈子就被当初的同学、同批踩在了脚下。)
一个学者,除非他真正才华横溢,谁也压不住,不然不沟通就很难出头。沟通,现在叫做公关,从前叫拜码头。公关就是攻关,攻下那道关,这就是目标,目标就是一切,公平正义和人格清高都没办法讲。你攻不了就过不了那道关,于是,别人发表了你发表不了,别人能毕业你毕不了业,别人评优了你评不上,别人搞到项目你搞不到,别人提上教授你提不上,别人有了钱有了好生活有了尊严你没有。总之,别人有的一切你都没有。
生活像坚硬的墙,在这堵墙面前,一个人不能硬生生去撞它,而只能变得柔软,从墙的缝隙溜过去。
4.一点感悟
我们读书从来不傻,这些年关于教我们变得灵活的书和文章层出不穷,我们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知道怎么做最有用,可就是不愿跨出这一步。
《活着之上》的主人公也是这样,知道怎么做和不愿怎么做,一直在纠结着,不到逼到迫不得已自己都不愿违背文化人的初心,甚至浪漫地奢望领导的智慧和温柔,这就是一个人活着的感觉,我们必须要经历的。
其实文章的结尾主人公也有一些天降的成功,这难道不是生活的黑色幽默吗?
黑色幽默,是一种荒诞的、变态的、病态,把痛苦与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
读完这本书,我依然没有一个标准的对错观,但会让我多一份同情心,更加理解每个人的可悲和可笑,也更能放宽心理解这个世界每个人有可能遭遇过山车的经历,感叹黑色幽默人生,我们平常心感受他们,该笑笑,该哭哭,该闹闹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