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科模式——专注于住宅市场的专业化、标准化开发模式
模式机理:联姻资本市场,联姻国企,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快速发展,已经形成巨大的品牌影响力,逐步向行业寡头发展,专业化方向是“像造汽车一样的造房子”的工业化住宅发展思路。
优 点:联姻国企,打通社会资源;上市融资,打通资本市场;专注住宅标准化操作,可快速发展和复制的商业模式。
缺 点:住宅是最易于标准化的产品,单纯的产品并非是住宅开发商的核心竞争力,资本、设计、行销、管理、品牌才是这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市场逐渐进入寡头垄断时代,市场空间看似巨大,实际留给一般开发商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狭窄。
2、万达模式——专注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组团开发的商业地产创新模式
模式机理:专注于商业房地产开发,租售并举,持有优质商业,创造了中国商业房地产市场最成熟的商业地产开发运营模式(酒店、写字楼、购物中心、院线、住宅五位一体)。简单的说就是“一边盖房子,一边搞经营,双势互动,长短共赢”。
优 点:跳出来一般商业地产开发商“只售不租,短线获利,长线风险”的运营怪圈和行业诟病。运用自营的酒店管理、百货公司、院线等经营管理团队,为商业加入关键的商业活力(主力店),加速商业价值提升,既有短线收益,又可以长线获取优质的经营性物业。
缺 点:开发周期很长(平均4年以上),对开发商的经营能力(这是一般机构都很难做到的)要求很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真正对提升商业价值产生效益。模式构建初期,持续强有力融资支持是必备条件。
3、碧桂园模式——像卖白菜一样的卖房子的住宅开发模式
模式机理:不追求产品的绝对利润,不追求过于个性化产品服务,追求资金的快速流转效益,追求资金和项目的“薄利快销”,做好住宅开发的标准化管理和控制后,快速强劲的全国化复制模式。
优 点:运营效率高,区域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巨大,高效的资金运作能力,为碧桂园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和快速的增长,饱受资本市场追捧。
缺 点 :运营风险较大,超级快速的发展对资本的运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抗风险能力下降,快速而成功的模式,但并非公认的好模式。
4、SOHO中国模式——专注于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开发模式
模式机理:专注于一线城市黄金地段的商业用地开发,用“办公、居家办公、商住办公”的商业综合体产品模式,令众多投资者痴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销售奇迹,08年单盘逆势12天销售40亿,令业界咋舌。
优 点:SOHO中国一直坚持“大公司、小规模”的运行理念,核心团队十几个人就能玩转上百亿项目,除了他高远独特的市场发展定位之外,就是他有效合理利用市场分工的功劳。
缺 点:受产品定位和选址要求的限制(都是一线城市核心地段地块或烂尾楼),SOHO中国的地产项目开发模式并不能很快速的克隆和复制,但是这种模式的成功率很高,品牌形象很好,港股上市后备受追捧。
5、天河城、万象城模式——专注于购物中心开发和百货经营的开发模式
模式机理:专注于在城市核心商业区拿地建购物中心,运用多年积累的商业合作资源招商组市,获得商业物业增值和百货经营产值的双重收益,偶尔也会高价出售一些独立产权商铺以补充投资盈亏。
优 点:更加专注的集中于一点发力,才有可能形成百货业态的经营实力,商业地产的真正价值,并不是仅仅在出售时那一刹那,更在于漫长的商业经营价值里面。
缺 点:由于模式较单一,百货购物中心对选址和经营能力要求又非常高,且难以标准化发展,所以,尽管他们初期项目都很成功,但受融资、选址、商业模式复杂等限制,市场发展速度和效率还是远远落后于其他模式的开发商。
6、泰达、中海模式——国资国企背景的一级开发模式
模式机理:利用政府背景拿地,这种所谓的模式,别人难以模仿。
优 点:里里外外好处都是他自己的,优点多多。
缺 点:体制僵化,行政垄断,妨碍市场公平竞争。
通过对以上成熟且成功的房地产商的开发模式的探讨,可以看出:
以住宅地产为代表的主流开发模式的大同小异,核心竞争力已经不体现在住宅产品本身了:越来越庞大的资本(地王),越来越高效的运营(万科住宅工业化),越来越强的品牌影响力(万科的房子就没有比同区域便宜的时候),才是住宅开发商的“王道”。
以商业地产(含商务、商业、旅游、工业类型)为代表的主流开发模式却百花齐放,不拘一格。由此可以看出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的根本区别:住宅是提供单一消费功能(居住)的产品,而商业地产却因其提供的消费功能多样而变的五花八门,操盘模式也变得异常复杂。但无一例外的是,商业地产的经营属性决定了商业地产要有好的市场定位、经营模式、精英团队才能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