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想法简书电影
《二十二》:慰安妇为题材的纪录片,不打扰却最温柔

《二十二》:慰安妇为题材的纪录片,不打扰却最温柔

作者: 虞岛 | 来源:发表于2018-03-18 00:05 被阅读68次

    历史的潮流终将过去,荧幕的最后画面里划过一颗颗陨落的流星,就像那些经历过太多的老人们,终将带着故事离去,掩埋在皑皑白雪中,那些发生过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还记得?

    《二十二》:慰安妇为题材的纪录片,不打扰却最温柔

    在这里选取两位老人的故事:

    王玉开 (1920—2013)93岁 海南

    第一个故事,我想说说王玉开。

    她晚年一个人生活,住在山上。

    日本鬼子来扫荡那天,她正和丈夫在家做饭。在厨房,她被三、四个日本士兵围住,轮奸。丈夫被绑着手脚,吊在门口,目睹妻子被侮辱。

    之后,王玉开经常被日本士兵拉到据点。

    一位日本志愿者米田麻衣,后来见过王玉开。她给老人看了日本军人老了的照片。本来以为老人会咒骂,结果王玉开只是笑着说:“没想到日本人老了,连胡子也没了。”

    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这条命来看

    《二十二》:慰安妇为题材的纪录片,不打扰却最温柔

    毛银梅 (1922-2017.1)95岁 湖北

    现在住在湖北的老人毛银梅不愿意回忆慰安所的事,提到就一直哭。哭完了,又像想起什么,自顾自用日语说“欢迎光临”、“请您上楼”,说的时候她微微弯腰,脸上是类似微笑的表情。

    她是朝鲜人,原名朴车顺,1943年,18岁,被骗到了中国的慰安所。她打心里感谢毛主席,所以逃出来后,给自己取了中国名字毛银梅。一起被骗来的朝鲜姑娘,两个跳江死了,一个因为怀孕被日本兵拉去打胎,一去不回。

    她已经不太认识韩语了,但依然会唱韩国民歌《阿里郎》。唱歌的时候,她安静地坐在门口的木椅上。声音悠长。

    她还爱摘栀子花,桶里盛水养着,一朵、一朵地分给摄制组成员。

    年轻人离开的时候,她会难过的抹泪。有人来看她的时候,她开心得像小孩。

    毛银梅没能在电影院里看到自己,今年1月18日,她去世了。

    在过去的采访中,她曾说,这一世过后,再也不想投胎了。

    《二十二》:慰安妇为题材的纪录片,不打扰却最温柔

    《二十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回望的视角,不是悲愤和仇恨。而是克制着去看,是深情地凝望。

    导演用了写实又平静的手法,并没有以此为噱头谋取更多利益而迎合大众,淡淡的真实,质朴,没有我们想象的波澜壮阔,没有家国历史,没有爱恨情仇,只是平静和缓慢,老人偶尔有只言片语,但大部分时间是静默,坐在老旧的居所里,对自己沉默,对时间沉默,对漫长的历史沉默。

    她们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受害者,她们最有权力去仇恨,却选择了和平;她们最有资格去怨恨,却选择了慈悲。

    影片中老人对着老去的日本士兵的照片说 他们老了没有胡子了。云淡风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咬牙切齿。我想这才是对事实的尊重。是的,所谓的慰安妇这个沉重的词汇是我们强加上去的,我们在面对这些老人时带着一种悲悯又痛恨的情感色彩,其实他们就是很普通的,喂喂猫,看看电视剧,煮煮饭,生活单调简单,老人说 眼泪是留给心里的。他们选择了淡忘,这样生活才能平静地继续下去。

    《二十二》:慰安妇为题材的纪录片,不打扰却最温柔

    影片以雪地里的墓地收尾,这些老人正在离去,带走痛苦和历史。

    也许这就是影片的最终目的,活着的人不要忘记历史。

    这部影片题材太沉重,受害者在讲述时最常说的就是不说了不说了,说起来不舒服,一讲起来眼泪就流。

    而每每这个时候,导演都选择了拍摄景物,雨滴连绵落下,一切化为无声,是最温柔的情景。

    感谢导演郭柯以一种谦卑的,远观的情感拍摄这部纪录片。没有太多家国仇恨。

    其实静静地了解,懂得,铭记,就很好。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太多浓烈的情绪。

    谢谢。

    老人们的这一生曲折颠沛,愿她们晚年平安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十二》:慰安妇为题材的纪录片,不打扰却最温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es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