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的梦

作者: 高原野菊花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17:16 被阅读48次

    前些天,老同事突然打来电话,说是有一好东西要给我,叫我速加他微信。

    我没有犹豫,一会儿,他发过来的是一张老照片。照片已经发黄,一张有我参加的小学毕业班学生照片。掐指一算,已整整二十三年。我作为科任教师参与他们班的毕业照,我和学生站在一块,把手揣进裤兜,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青春年少的模样着实让人怀念。

    可如今,两鬓少许的白发告诉我,我已经不再年轻,不再是青春年少。也就是那一年,我开始走上讲台,和我的孩子们一道做数学题,写作文,一起读《一千零一夜》,在空旷的山野放开嗓门唱歌,去山里搬竹笋,捡菌子,下河摸鱼……

    学校坐落在偏远的一个小山村,四面环山。那时的交通非常不便,当我扛着从学校里带回来的行李,走了好几里路才到的学校的时候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竟然这么大。

    报到上班那天,校长给我莫大的见面礼,邀我参加村里的一个聚会。村长端起一大碗酒开始发话了:我们村里一直以来就没有过正规师范毕业的老师,今天,我代表全村父老乡亲张开双臂,欢迎新来的高材生……村长一口气把酒喝了。也许是年少轻狂,不谙世事,那天晚上我第一次喝酒,也醉的一塌糊涂。

    来这里工作,我算是个外乡人。学校领导格外的关心,把我安排在学校附近的农家居住,一方面方便工作,生活上也好有个照应。大伙都把我当宝贝,家长给我送茶送菜,请我吃杀猪饭……当然,也请我帮助辅导他们孩子的学习,帮助他们一块儿上山挖红薯之类,享受着村里人无尽的快乐,也感受着同志们的爱戴和关心。当然,也帮助他们解决很多的问题,比如东家要办喜事写写对联,西家要写个申请或什么文书之类,就找我帮助解决。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走到哪里都是流浪”。心若有栖息的地方,是不是向往的山外就可以叫做是远方?在这里扎根,在这里播种。也在教书育人这片天地寻找我的快乐。

    那时候,孩子入学读书基本上都是十岁左右,到了高年级,孩子们都和我一般高,我也没有摆出一副老师的架子。和他们一起上山搬竹笋,下河捉泥鳅,玩的给兄弟一样亲切。当然,他们也非常喜欢我的课堂,一起谈天说地。关于学习,他们从来都不懈怠,有时候为了完成一个数学难题,往往会耽搁一点也没落下。趁着周末休息,给孩子们补基础,找差距,不断钻研教材,研究孩子,研究教学。第一年,我们班就打了一个翻身仗,从原来的倒数第二,一跃成为全乡第二名的好成绩。

    我们班有好几个孩子都来自于偏远高寒的山村,来学校读书都比较远。

    早晨上学,孩子们是需要打着火把来上学的,好多的孩子需要走两三个小时的路程才能来得到学校。放学回家,他们也是天不黑是到不了家的。

    那时候,家长的安全意识都没有现在这样的强,家长是不会接送孩子的,也没时间来接送孩子。在这样的村子成长的孩子们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是见怪不怪的事。孩子辍学回家,就成为天经地义。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决定去请回三个已经辍学在家的孩子来上学。在几个孩子的引领下走上了家访的路。爬了几座山,饶了几道梁,才算到了这个叫做冷水河村子。可每到一家,看着那家徒四壁的穷酸,心里就不是滋味。真不敢相信,他们这样的生活距离贫困还有多久。孩子见我上了门,都不说话,家长也一脸的无赖。原因就一个:书想读,但就是路太远,孩子吃不饱,上学路上没力气走回家。

    确实也是,看着他们四处透风的屋子,采光倒是挺不错,一抬头就看见天窗的楼上,收成也所剩无几,孩子读书是需要交粮食的,那时候还没有营养餐。关于孩子能否再继续读书的事,家长们不住地摇头。我看出来了他们的心思,也巴望孩子们走读书的路子,想走出大山,可现实就是这样,条件太过于艰苦,穿不暖,吃不饱,这可是一件大事情。

    三年后,公路修到了学校,村子里也开始热闹起来,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有了寄宿制生活做保障,孩子们的读书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我也离开了那所学校,留下的就只有美美的回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青春我的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gb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