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这东西

作者: 一艳知秋 | 来源:发表于2018-12-05 01:24 被阅读0次

    昨天晚上。

    我在厨房做晚饭,弟弟和哥哥在客厅玩。哥俩吵架了,弟弟一生气就把卧室的门关了,并把自己反锁在里面。上次锁在卫生间一次,我急得要死,还是哥哥耐心地教会弟弟开的。我试着威逼利诱连哄带骗叫弟弟开门,他也不配合。因为有过一次了,我就淡定的盛上饭和哥哥吃起饭来。

    他在里面睡了一觉起来就开始哭着要妈妈了。

    我是一直忍着怒火哄着他开门,教他扭门把手下面那个圆圈,他就是嚷着不会开。我都想象的到他在里面挂着鼻涕哭泣的样子。当时一直在念:亲生的!亲生的!随我!笨!哥哥也一直在旁边说:来,弟弟我教你怎么开…

    三番两次无果之后。哥哥拿了张白纸用圆珠笔在上面画呀画。画好之后从门缝下面塞进去说:弟弟这是我给你画的开门图,你照着上面开。他一张不行接着又画一张,耐心十足。说实话,我压根不会想到这个方法,更觉得它不是个办法!甚至还有点小瞧小孩子想出的办法。刚好孩子他爸也回来了,我就坐在一边索性不管他们了。

    没一会儿,自己就光着个屁股把门开了。刚想夸夸他爸呢!随口问了句“弟弟,你怎么这么棒会开了呢”?弟弟说“是哥哥给我的“藏宝图”教我开开的”。直接打脸了我的智商。

    发个朋友圈本意是想吐槽自己的智商。朋友们统统都忽略了我的笨,齐齐来夸哥哥的聪明。

    是呢!谁都想自己家的孩子聪明。我们小时候也大多希望父母和老师那些大人夸自己一句聪明!用以证明自己某些地方优于其他小孩的。诚然哥哥和弟弟比起来思维从小就要灵活许多,但弟弟也有有优于哥哥的地方。比如语言表达能力就比哥哥强。我也很清楚,除开先天特别聪颖的和智商特别低的,大部分孩子都是智商同等的,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和短板。我们夫妻俩智商一般,所以俩娃也在一般行列。现在的育儿书里面都在反复强调:我们不要夸孩子聪明!要夸孩子的努力。聪明是外部因素,而努力是内部因素。怕孩子要么持宠而骄,要么自卑颓废,我也是深深认同这种观点的。

    我们初中学过的那篇《伤仲永》中连方仲永那样“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的异才。在“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的影响下最后“泯然众人矣”!所以智商这东西就像把利刀,不在磨刀石上磨砺迟早也会钝回去。

    聪明的人似乎占尽先天优势,看着人家学画画,同样的时间,人家不久就可以画笔一揮,便是一副出彩的写意画,而自己还在画线条当中。学英语,看着人家不出半月,长言短句,信口说来。自哀自己还是太笨了。

    我倒觉得笨不代表学不会,只不过相比聪明的人要花的时间和精力要更多一些。听一朋友说过:她有个远房亲戚,很多年前生了个儿子,是轻微的唐氏综合症,也就是低能儿。家人都劝她放弃,她不肯,老公都和她离婚了。她自己独自一人带着低能儿,一边工作一边教育孩子读书识字。为了孩子能养活自己,后来她给孩子找了个钢琴老师。她自己跟着一起学,学了回来再日复一日的教,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现在那个低能儿已经娶妻生子了并有了自己的培训班。那个男孩子人生成功的改变,得益于自己虽笨但勤奋的努力,更是多亏了这个母亲的不放弃和辛苦的教育。这个故事让我相信智商低并不代表从此就被限制、被定义、被绝对。

    著名词人苏东坡有首诗《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害到公卿。诗中大意是世人都希望子女聪明,自己因为“聪明误一生”,聪明容易遭嫉妒,和被陷害,所以希望子女愚愚钝一些,率真一些。脚踏实地的无灾无害到公卿。

    聪明的人往往更容易自负。历史上的杨修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狂妄自大爱卖弄才华,每次曹操还未说出口的心思都被杨修猜到了,曹操不聪明吗?可是有比他更聪明的还爱显摆的,“魔镜,魔镜谁是世上最聪明的人”?魔镜答:“杨修”。最后杨修就死于曹操刀下。

    空城计里,诸葛亮为了抵御司马懿进攻,大开城门,城楼上抚琴。自负的司马懿以为自己识破诸葛亮的计谋,带兵后退。“聪明反被聪明误”,导致到嘴的“肉”又吐了出来。空城计里是两个聪明人的对决,看似聪明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一方未必是得胜的一方。所以聪明还得沉得住气,方能不被聪明误。

    世人也常说难得糊涂,糊涂的最高境界就是像诸葛孔明一样用糊涂把自己的聪明掩盖。这才是真聪明。聪明的不露锋芒,又能麻痹对方保全自己。所以聪明用对了可以加持自身,用错了就被聪明误了。

    作为父母,孩子聪明切不可沾沾自喜,应更加谨慎引导。孩子愚笨也不应放任颓废。大多数子女是泛泛之辈的我们应该回到“聪明”的字面上来看待。“聪明”耳听为聪,目明则明。,耳朵能听见,眼睛能看见这就是我们对孩子最基本的也是最好的期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聪明这东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ib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