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城市待够三年,就可以体验到成人仪式的贤者(做作)时刻了。
晚上忙到9点,如释重负,身心格式化。走上天台,点烟,吐烟圈,戴耳机,一气呵成。听起骚气的萨克斯,眯着眼看万家灯火。看外地人,在直线和曲线之间迷路。看年轻的人,在忍耐与释放之间踱步。
你迷惑了,把烟一掐,然后开始反思自己与城市的关系:我在这,干什么呢。
说句实话,有的人被自己呆的地方套牢了,就像被自己的对象吃定了,岁月不语,神不知鬼不觉,青春的成本已经砸下去了。
那你喜欢你所在的城市吗?
我问了一下我几个比较亲近的朋友,他们都给了我肯定回答。
这些人都有三个共同点:
1.在一座城市呆了三年以上。
2.做了一个选择,就打算一条路走到黑。
3.在办公室坐的背都驼了,但头依旧很铁。
“一万匹脱缰的马,在他脑海中奔跑”
微信群里的128个粉丝,大概率就是他死忠粉的全部。我是其中一个,被音乐吸引,真心实意。
他肯定忘不掉前年夏天那个热血沸腾的日子,否则不会把一个月的工资都花在来回路费上。
哈尔滨人去了重庆,起初是见偶像,后来留在了那,成为了一名说唱歌手。
设备不便宜呀。他不是富二代,微信签名是:赚钱养音乐。
他很爱在微信群里和大家聊音乐,他说:山城是说唱音乐灵感的培养皿。他目睹过乐符在四维空间里穿梭,从逼仄的弄堂直冲摩天大楼。
我没有音乐梦想的共鸣,但知道努力没有回应的难过滋味。
有一次我忍不住了,很想知道,实在地跟他讲了扎心的话,我问他:“如果做的东西都没很多人听,为什么要坚持呢?”
虽然他的音乐产出数和评论数明显不成正比,但是年轻人对大环境有着自己的判断。
他是这样回答我的:
“什么东西都是这样,认真做的东西没人看,没营养的处处火。现在流行的是网红营销方法,然后积累到资本,又回归到初心,做歌也是这样,只有死磕,像认真的走起每一步,到最后火起来才是稳定的,假如做网红快餐,做到最后也只是昙花一现,我不想做昙花,我想做根基。”
忘了说,在去重庆之前,他就开始接触说唱乐了,目前已经出了68首歌,听起来不像是身边的故事对吧。
但我关注了他一年,群聊粉丝数涨了20多个。这种缓慢百无聊赖像零件习作一样漫长的努力,才是平凡人的写照。嗯,我觉得他会火。
“我对城市的欲望,就是可以容得没有欲望”
如果我有机会去探索中国,我一定会去我同事小丰的老家转转。
他老家在某不知名的城乡结合部,却神人辈出。
他的老家同龄人A:三本大学毕业,表面混个公职,背地里业余开服装店,副业忙成主业。在抖音快手上卖服装,在当地小有名气,一个月赚5个数。比起在北上广整日对着数据研究下沉市场的创业者,他的这位老乡直接从源头把市场给挖了;
他的老家同龄人B:以前是他的邻居,卖啤酒的。连房租都交不起,拜了大师,在县城开了一家中医馆,一下子发达了。他笑着跟我说:你知道啥是玄学中医疗法吗?然后就跟我讲那些年轻的父母带着自己的孩子排队喝烟灰水的场景,还有的孩子高烧不退,老乡如何用手的温度演示驱魔仪式;
他说:我不会做生意,也不会喝酒吹牛皮,就喜欢一个人呆着看书。一回老家,我妈就骂我。在我妈的眼里,不和人接触,这一辈子就完了。
都说一线城市累在节奏,二三线城市累在做人。对于很多不会“做人”的年轻人来说,老家就像是丛林,北京才是收容所。
小丰现在来了北京,做了编辑。有一次他提到北京,眼镜反着光,异常严肃地说:“你不觉得北京这特别尊重知识跟文化吗。我刚来的时候,手机一导航,密密麻麻的全是书店,你说他们都怎么赚钱呢,但是能免费看书是真的好。”
小丰热爱的一切都在北京,一个包容内向者的工作,逛不完的书店,还有看不完的历史文化。
“说走就走的城市很多,能让我留的只有一个”
“我疯了!”
那天我手机上突然弹出这么一条微信。
她在南京的会计事务所上班,每天都被各种繁杂事务折磨的要死。
这个姐,赚钱赚疯了,人也跟着疯了。日日亢奋,骂骂咧咧,着急上火,睡不着觉,恨不得活成千手观音。
今年她29周岁了,用她自己话来说就是:与世界交手多年,仍旧居无定所。
就因为要看房子,整天跟吃了千年人参的佟湘玉似的,更年期也不过如此了,应该就是微信公众号里中年少女教材的活体。
毕竟她等买房这一刻,等的有点久。
印象里关于她的第一个画面:就是她扯着大嗓门跟小贩在那谈价还价,然后买完菜以后,爽朗地笑着跟你说一件悲伤的事:“家里的老人,我哥是不会管的,到头来老人病了一分钱也不肯出,我哪有什么钱阿,毕业以后攒了几万,自己还挺自豪呢,有啥用,一生病啥也甭说,在南京住了二十多年的老房子,说卖就卖了......”
我记得那天晚上,我诧异地听她说这一切,诧异于她平静的反应,不亚于之前看记者采访震后家人遇难的居民,被采访者一脸茫然地往回走的震撼。
印象里关于她的第二个画面:就是一个疯婆子,看着高层的房子,在楼底下哇哇大叫。这个疯狂的人,可能每天睡前一闭眼,飘过的都是房子房子房子几个大字。
听说她自己要买房把自己爸爸接来住的那一刻,我觉得真好。
我还记得我刚上班时压力大,向她诉苦,她还依然爽朗地笑着跟我说:“不叫事昂,不叫事。你要想想你来这是为了什么。”
那天我俩走在南京街头,她抬头看着居民楼里亮起的万家灯火,说:从小在这长大,感觉哪都不如这舒服。说完眼睛里泛着热爱的光。
一座城市,几千万的人口。
那些每天路过你身边行色匆匆的人,看上去不能再普通,但也不普通。
你要坐下来跟他们聊聊城市的生活,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有坚持留在这的理由,每个城市都有让人热爱、骄傲的地方。
不管是新潮的北京、摩登的上海、吃货的广州、古老的西安、热辣的重庆等等,每座城市都因其独特的魅力被世人所热爱。
从小就没怎么出门旅过游,七八岁唯一去过的地方就是北京,老照片里有全家和天安门的合影,后来高考报志愿报了这里的大学,无数次路过天安门看它,现在毕业了,想留在这。
@刘博洋
最想念的就是广州的早茶还有深夜大排档,深夜还可以约朋友出去吃吃喝喝,那时候住广美附近,出门走两步就有各种宵夜,生蚝很便宜,小龙虾配啤酒,自由自在的,好怀念那时候的日子阿。
@布谷
在上海工作五年了,对上海的印象就是晚上特别亮,到处都有光。有时候晚上一个人回家,在街上溜达,穿过CBD,穿过居民楼,每一个角落都有烟火气,都有满满的热闹。
@玖拾
西安土著,从小在这里长大,自然而然的就喜欢历史,在这你会觉得那些古人离你非常近,这里有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城墙,钟鼓楼,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很多大唐盛世的诗歌就是为西安所做,历史爱好者必来的一个地方。
@馨月
青岛是个浪漫的地方,红砖绿瓦,碧海蓝天。从小就对海滨城市十分向往,印象最深的就是上大学时,跟女朋友一人一个耳机,耳机里听着落日飞车的歌,傍晚在海边慢慢地走,感觉特别安心
@TAOZII
来到一座城市,就会不自觉地想起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无数个与城市有关的瞬间,历历在目,这些美好而有趣的瞬间,由你我见证。
在一座城市呆久了,自我也带上了城市的标签,每个人都和城市之间产生了心照不宣的默契,因城市文化扎堆,因城市风格寻找同类,因城市热爱产生自豪....
为城市骄傲,也是为自己骄傲。
# 最后说说:你对城市的热爱。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