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书画里的修行(17)时间都去哪儿了

2023书画里的修行(17)时间都去哪儿了

作者: 木子清澈 | 来源:发表于2023-04-19 08:31 被阅读0次

有时候做一件事情虎头蛇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时间管理上出了问题。刚刚燃起的兴趣之火因为工作或生活的事情打断,于是便熄灭了。找到固定的时间,坚持去做喜欢的事很重要。

当我读了《与书法相伴的生活》一书的310页到376页,收获颇多。把重要内容摘抄下来,供自己反复学习。也分享给同道中人!

当我们知道自己将要去往何处、为什么而努力时,就只管负责好每一刻的当下,把其余的交给时间——它会自行积累,如实生长,把那些一点一滴的作为,熬煮出应有的滋味。

无论再忙,都要让自己的心中有闲。

①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

庄子写道:“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大意是半夜里,有一个力士,将藏在山中的舟船、藏在水中的山背走了,糊涂的人却还不知道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这个寓言以可以移走舟船、山川的力士比喻自然造化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后来苏轼把它写进了他的《寒食雨》里“: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②手忙心闲

这种状态基于一种看待事情的角度,即做事不是向外的应付,而是借事磨心,专注投入于其中。人在充实进步时,即便处于紧密的节奏中,心中也可以是安宁和放松的。闲也不是无事可做,而是一种自在、从容的状态,它基于一种充沛能量下的自我的主动选择,无论一事不做还是忙忙碌碌,都不会懈怠、慌张。

朱关田先生的《艺术巨匠》中关于颜真卿的记述。

写字这件事情,戒急戒懒,要在一个比较长的周期中,平铺心力,把事情一点一点地完成。从每一天的日课做起,保持着良好的节奏,让它是可以持续的。长期积累下来,人的进步和所得,会比热情爆发那一下的勇猛行为所带来的,要持久和稳定得多。

把时间当作一个工具来使用。

比如这次的作业,我们有10天的时间来通临颜真卿的《颜勤礼碑》,我计算了一下,如果每天写6页,差不多正好完成。设置好这个数量和节点,在写的过程中,我便不再去想着还剩多少时间和写得如何了。一切已经安排好了,我只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认真地体会每一笔每一画。

所以这是一个先规划好时间和结果,然后在过程中忘掉时间和结果的事情

把时间填满用力去做,那就叫不浪费吗?或者那就是浪费吗?我发现其实都未必是。写字以后,这个定义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只有在真心的映托之下,时间才会显得格外有意义和有价值。所以无所谓在做着什么事情,重要的是你在其中,是否有一颗投入的真心。

只是做着自己的事情,变化就自然来了。我们真的不需要也无法在当下抓住一个什么,职位也好,报酬也好,大家的尊重也好,意义也好。很多东西其实都不在人的主观筹划中。如果你足够诚心地做着眼下的事情,一些想象不到的生长,会自己发生。

在高兴和累时写

如果那天特别累,我会觉得,今天什么事也干不了,写会儿字吧。我要是特别高兴,也会想,今天这么高兴,写会儿字吧

“人是会死的”,如果总是能想起这件事,我们大概会对时间更斤斤计较一点吧。时间就如同一个定量,像沙漏里的沙,随着日升月落渐渐漏去。但也不只有这一个角度,一去不回的光阴里,人是其中的变量。我们的状态和行为,影响着我们对于时间(生命)的体验,它的质地、状态甚至长短,都可以随着使用方式而有所不同。

清人朱锡绶说:习静觉日长,逐忙觉日短,读书觉日可惜。从这个角度看,关于时间的有效使用,我们是可以做一些有益的事的。”

读完这部分忽然明白了,当一个人心中有了清晰的方向,时刻惦记着自己想完成的那件事,或者是一项可以生长的技艺,并且每天安排出时间去做,并且看到自己的进步。自然而然的便会把这件事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于是便会随时把只要能够利用的时间都给予它。自然也便对自己时间斤斤计较了,少了一些浪费,多了一些自律。

至于计划,还是先做起来,才能正确的订计划。

比如《兰亭序》也通临过很久,但是背临就不行。而且自己注意力容易分散。总会被其它好玩的事情吸引,把它又抛之脑后。所以决定每周固定四五个早晨练习。早起半小时,5点起床,练一页字。这段时间只练兰亭。

慢下来,一个字一个字彻底搞明白再说。如果用一年的清晨,能够实现背临,今年也算有收获。

“关于看待和使用时间的一些参考建议

先知道时间去了哪里

可以鼓起勇气,用一个本子,以半个小时甚至15分钟为节点,记下这一天中,自己做了什么。看一看它们,我们应该就会知道,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我们,用得不好。

时间的优先级:使用四象限法则

参考艾森豪威尔法则,也称四象限法则。

它将事务分成了四个类型,确定它们优先级别,以此来划定我们分配时间和精力的优先级:

重要且紧急的:一些兼具时间紧迫性和影响重要性的事情,无法回避和拖延。

处理原则:马上做(但如果这一类事情太频繁,说明在时间和事务的管理上存在问题)。

重要但不紧急的:这些事不具备时间上的紧迫性,但无论是对于个人、公司乃至一种环境的建立和经营,都至关重要。它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准备,比如培养自己的某种能力、建立好的人际关系、长期项目的进度跟进、读完一本书等等。

处理原则:做得慢一点、久一点,但要足够重视,并尽可能把时间花在这些事情上。可以为自己划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建立习惯,让它成为日常的必做事务。

不重要但紧急的:我们容易因为一件事情的紧急性而认为它是重要的,但诸如回复某些邮件和信息,完成某些协助和帮忙,参加可去可不去的活动,都容易因为它在时间上的迫切性,而令我们为其花费很多的时间,但实际上对于自己,它们并不那么必要。

处理原则:1.不要过于关注这些事情,为它们设置清单,可以定时集中处理,或是分散到更为零散的时间中。2.授权,让别人去做。总而言之,把这些时间省下来,给前两件事。

另有一个参考角度,如果一件对我们而言操作起来比较容易、所费时间也较短的事,关系到另一件事的开始和进程,那么则可以从全局的角度来考量。

不重要也不紧急的:没有紧迫性,也不重要,但最容易让人无法自拔,比如无目的刷手机、闲聊等等。作为一种调剂和休息,这些事情是有意义的,但要保持警惕,不要让它们成为你的时间杀手。

处理原则:尽量少做。

优化使用注意力:番茄工作法

不要预设一个理想化前提,即做好一件事,一定需要一整段的时间,并且不被打断。现今的生活里,这样的状态不太可能存在,就我们自身而言,也很难持续长时间保持专注。

对于此,前文中金力维的分享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如果时间是散碎的,那么恰好可以利用这样的短暂,保持较高的专注,让事情更深入和有效。

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创立的“番茄工作法”也是基于这个逻辑,是一种很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它的核心工作之一,分有以下三步:

1.在要做的事情中选择一项最重要的,作为当前的工作。

2.以25分钟为时间节点进行倒计时,这一时间里,专注在这个事项中,不进行任何与其无关的事情。

3.时间到达后,休息5分钟(要真的休息,比如喝水、小憩、走一走等等),然后再开启下一个25分钟,直到完成这一事项。

较长的工作时间容易让人懈怠和涣散,在25分钟这样的长度里,人比较容易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这会让事情变得更有效。并且面对一个需要较长时间的事项,把过程拆解成这样的“短途”,也会让人更容易开始而不至拖延。

如果你忙到连这25分钟的连续时间也没有,那么可以从5分钟、10分钟开始,“小番茄工作法”同样值得使用。

一次做好一件事

平凡如我们,要相信全心全意的必要性。同时开启好几个窗口容易带来看上去很忙但事情完成质量较差的情况。而那些高效的人之所以高效,往往是因为心无旁骛地完成了这一件,于是可以心无旁骛地开始下一件。

禅宗里的“饥来吃饭困来眠”,说的就是要保持在当下的专注力,全心全意地觉察和投入,这样事情往往会有好的成效,我们也更容易经由这个投入的过程获得滋养和进步。

(人越是无法深度做好一件事,便越倾向于做很多不同的事来扩充“宽度”,所以要提醒自己,不要用开始一件新的事情来逃避上一件事情的难度。这会营造出类似情有可原的假象,但对于我们的能力长进和事情本身都毫无好处。)”

读完这一部分,我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做事总是蜻蜓点水,只是因为自己无法深度的做好一件事,便倾向于做你都不同的事来扩充“宽度”,然后用开始一件新的事情来逃避上一件事情的难度。

学国画先把《芥子园画谱》学透。

画石分三面的意思是石头有多面,有了面与面的转折才有体积感,化石下比要有笔试有明确的指向性,如此才会生动。

第1幅字写的很是散乱,长短不齐。也不知道写日期。

画石下笔要灵活,落笔要有分量,行笔要有顿挫变化,勾皴之线沿石的起伏随势生发。

第2幅字整齐了一些,但是石头又画的很肉,还不如第1幅画的有顿挫感。关键是水太多了。画石还是用焦墨才能画出它的沧桑感。

我的字还是写得不好。慢慢来吧!

石与树一样都有穿插关系,树的穿插关系主要在枝干之间,石的穿插关系在于气脉,也可以比喻为血脉。靠近水且小石头比较多的地方,就像很多孩子围着母亲,而大山与石头的关系就像老人抱着自己的孙子。

重新定义你的“休息”

要知道休息不意味只是睡觉或什么也不干,切换项目也是一种很积极的休息方式。

用两件不同事情的切换作为彼此的休息。适应之后,做事的效率会明显提升,更明快的节奏也会让人觉得充实和快乐。

练就快速转换频道的能力

从一件事切换到另一件事时,快速进入的能力很重要。就像频道的转换,从1台到2台,可以一瞬间完成,而不用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就位。

心力需要练习,可以从有意识地收束自己的心神开始——在做事时意识到自己的涣散,主动干预和调整。此外使用类似“静坐”的方法来进行增强心力的练习也是很好的选择

重点是,不要期待短期的显著回报,把这件事作为长期投入目标,去一点一点地养成和积累。(在上文提到的四象限法则中,培养快速转换频道的能力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典型事例。)

规划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

为手机规划使用时间是永远值得做的事情。可以为那些娱乐、消遣性的阅读和观看划定一些专门的时间,至少不要让它们散落在我们的每时每刻中。如果习惯了不断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打断和吸引,意志力和专注力会变得薄弱,当需要重新回到事情中时,往往需要更多时间酝酿和找回节奏,并且也很容易再次被新的信息所吸引——相比在手机上花了太多的时间,这件事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在上文提到的四象限法则中,无目的地浏览手机是“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典型事例。)

推荐“forest专注森林”App。可以在上面为自己设置不看手机的时间,倒数开始后,我们种下的种子便开始生长。如果这个过程里我们没有使用手机,种子会长成一棵树,继而慢慢,养出一片森林。

减少因已经浪费的时间而升起的懊恼和自责

本身就是一种浪费。

习静觉日长,逐忙觉日短,读书觉日可惜。

——《幽梦续影》”

黑体字部分摘自《与书法相伴的生活》

有时候练练线描就是一种休息,因为心会因此安静下来。


相关文章

  • 时间都去哪儿里

    姓名:白丁羽 学校: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电话:18835737793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

  • 英雄之旅:每一次旅程都是追寻

    1.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王铮亮《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常常这样想,时间都...

  • 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4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激起多少小伙伴的心,心里默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是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 晨读感悟: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这首《时间都去哪儿...

  • 时间都去哪儿了

    文|墨默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日历提醒你 该换新的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钟告诉你 它已经整整飞奔一年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 用日志留住时间丨《把时间当作朋友》

    文 | 子非墨鱼 1、时间都去哪儿了? 歌词里写道:“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小时候总感觉:“...

  • 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说 好快啊,我就20岁了 奶奶说 她是20岁那年嫁给爷爷的 ……

  •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早上收到系统提醒交作业的通知,呃,又到了交作业的日子了。 时间过得好快呀,从加入007不出局写作社到今天要写第7...

  •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一阵喧闹后,家里又只是剩下两位老人了。 每每想到这,眼泪又不断在打转。多希望自己能在身边陪陪他们...

  • 时间都去哪儿了

    一年了什么都没留下,就好像有些人认识了,却也只是认识了,主动和开始是有多么重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书画里的修行(17)时间都去哪儿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oq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