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每天写1000字上班这点事儿
闹钟一次次的贪睡,到底有什么用

闹钟一次次的贪睡,到底有什么用

作者: 北海二十一 | 来源:发表于2016-12-20 01:07 被阅读485次
    贪睡

    一觉睡醒来,看了看手机时间。叹气的躺会床上,同时心底厌恶的骂了一句“我去,闹钟什么时候想的”。

    不知是否有人和我一样,喜欢晚上做事。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身体就像受到某种神秘物质的召唤,瞬间就得到复苏,心情也很自然的沉静了下来,如水。于是看书,学英语,写文章的效率总觉着比白日要来的良好,而当停下来的时候,发现已是深夜。

    自然,也就成为起床困难户。若第二天是休息日,身体对闹钟的警觉性似乎也就降低为零,什么时候响的闹钟,自己又是如何关闭闹钟则一概不记得。起床后总会有些默默的生气,为什么?别问我,我也不清楚。

    贪睡

    有人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而似乎许多有所作为的人物都是早起的鸟儿。前些日子看了一篇关于描述世界名人的日常安排的文章。比如音乐家贝多芬早晨六点起床吃早餐,然后开始整天的编曲;科学家富兰克林5点醒过来思考今天要做的事;莫扎特凌晨一点上床睡觉,每天休息5个小时。文章说:这就是差距。

    文中”差距“一词能惊讶我,然而“日复一日”却更能震撼我。

    有时在无意识之间,脑海会突然跳出关于高中时的一些画面。六点起床,继而出早操,学习,学习,学习,然后睡觉。也在回想,现在若要人每天六点起床,那不是要人命呢,而当初又是如何做到的?我想初步原因是大家都需要在那个时间点起床,也就是心理学上的从众效益。

    最重要的可能是我们自己的追求了。每日埋埋首书本,希望的是某天能遇见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也正应了那句“叫醒你的不是你的闹钟,而是你的梦想”,那时是不需要闹钟的,甚至手机也上交到教务处。学校大广播就是我们的起床号,音乐一想起,大家很自然的翻身开始洗漱,准备一天的学习。有伤心,有颓废,有气馁,但更多的是坚持,一坚持就是一千多个日子,有的朋友甚至更多。

    每一个走过高中阶段的人都应该得到掌声,无论你是在为梦想奋斗,还是在数着日子过日子,你都是自己的英雄。

    贪睡

    人们都说,大学是象牙塔。我更愿意说大学是筛选器,优秀的人越来越优秀。大学时代,那时胃病比较严重,必须去吃早餐,是寝室里起的最早的人。每天都会在食堂遇见一位女孩,齐耳的短发,显得十分干练,一边吃早餐一边翻阅着手机,餐桌上放的是厚厚一摞书籍。因为那时时间挺早,熙熙攘攘几个人,久了也就注意到她,吃完饭后,她去往的方向总是图书馆。

    而我不同,回到寝室里伴着室友的呼吸声看起了电视剧。

    而工作后的社会就是同化器。上班时忙于工作,下班时一手拉着手环,一手快速查看白天错多的朋友圈,耳朵上插着耳机,听着不知名的歌曲,到家后则提包一扔,瘫在床上发出满意的感叹声。这是我们的共相。

    贪睡

    睡觉前,总是告诉自己,明天一定一定要早起,看一看书,读一读英语,精心准备一顿早餐,然后精神饱满的去上班。然而事实却是这样:闹钟一次次的贪睡,匆匆忙忙的洗漱,赶去早餐店买上一个馒头又大步的去追公交车,踩着点到公司打完卡还喘着粗气说“幸好,幸好”。

    因为这闹钟的一次次贪睡,一次次的5分钟,让你做任何事都显得着急而匆忙。急匆匆的穿衣洗漱,匆匆忙的梳头化妆,慌慌张的吃饭赶车,急忙忙的打卡上班,留下的是一团糟的房间。

    贪睡

    有学到一个新词叫“仪式感”,说女人对自己要有仪式感。什么是仪式感?对于解释,我看过最好的答案是尊重自己。

    提前半小时起床,去厨房学着菜谱做一份早餐,认真的摆盘,并为这一份认真留下一张留恋;简单的BB霜或精致的妆容让自己可以昂首挺胸自信的走出房间;抖一抖被子,拉开厚重窗帘让阳光照射进房间,把用过的东西归还原位,给自己下班开门的瞬间一个美好心情。

    这些都是在尊重自己,并给自己的仪式感。

    而一次次的闹钟贪睡,却只能让你——

    急匆匆、匆匆忙、慌慌张、急忙忙的留下一个狼狈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闹钟一次次的贪睡,到底有什么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qx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