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

作者: Remote小行星 | 来源:发表于2020-12-30 21:15 被阅读0次

        《脑科学与课堂》自2018年被翻译成中文后,一年内7次印刷,这是一本有价值的书。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断验证、升级着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想法。在这个尊重科学的时代,老师需要学会科学地教学,当然在读书时期已经学了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虽然我们都知道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却是浅尝辄止。学生都是用大脑来思考的,我们作为教师太应该学习、了解脑科学!

      从认识到学会是需要时间的,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起点开始。为实践和高级应用提供各种选择。让学生积极应用概念,让他们尝试(失败)。和学生们一起分享,努力工作和努力思考会锻炼他们的大脑。要给学生们提供反馈,让学生们知道他们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现在处于什么阶段,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修改机会。把复习看作是大脑的构建过程。

        我们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的力量,在教学材料中提供灵活性。在“一刀切式”的课程中,学生们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这并不支持我们大脑已知的多样性。要重新考虑我们给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有时有必要严格安排作业时间,但其他时候,紧迫的期限也可能成为学习的障碍。

      不涉猎脑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不按照大脑接收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规律讲课,即便是在讲课时讲好了也是碰运气。现代的认知神经科学已探明,不同的语言刺激会激活不同的大脑神经网络,这就意味着老师的讲课要同时满足大脑神经网络的多个区域对不同信号的诉求,才能牢牢地抓住听课学生的注意力(其实也是激活他们的不同脑神经网络组块),如果某个大脑区域的诉求没被满足,那它就会开小差。例如,大多数学生上数学课会感到“没意思、很枯燥”,为什么?这就是因为数学课大部分只是涉及到数理逻辑,只能刺激到负责逻辑的大脑的左前额叶,而其他大部分的脑区没有涉及到,所以没有涉及到的区域活跃度就下降了,活跃度下降的结果就是让学生越来越感觉数学课“没意思、很枯燥”。

        可以把大脑的每个区域都隐喻为“一个小孩儿”,那大脑有多少个区域就会有多少个“小孩儿”。所以,每一个学生都带了“一群小孩儿”来听课。如果老师讲课只关注其中一个小孩儿而不关注其他小孩儿,那么其他的小孩儿就会开小差儿,数学课就是老师只关注了“逻辑小孩儿”,时间一长其他小孩就开始抗议。

相关文章

  •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

    《脑科学与课堂》自2018年被翻译成中文后,一年内7次印刷,这是一本有价值的书。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断验证...

  •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

    《脑科学与课堂》是美国学者玛丽亚•哈迪曼所著的作品。作者将自己十多年的研究沉淀于文字之中,向我们呈现了人...

  •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

    《脑科学与课堂》这本书令我受益最大的还是第四章和第五章。 10月份开始,我参加了幸福教师积极心理学的培训。看了三本...

  • 读《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随想

    读《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随想 《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本书框架结构清晰明了。第...

  • 多一些美好,让生命由内而外的透亮

    阅读《脑科学与课堂》,内心波澜起伏,最触动我的是“为学习营造情绪氛围”。我想,与其说本书阐述的是脑科学与课堂的关系...

  • 读《脑科学与课堂》一

    一.神径迷思:对认知神经科学的错误认识。 1.我们中有些是左脑型人,有些是右脑型人。 2.听莫扎特的音乐会让你的婴...

  • 读《脑科学与课堂》有感

    读了这本书,让我对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认知。 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为学习营造情绪氛围,我们...

  • 《脑科学与课堂》阅读笔记

    作者:玛利亚.哈迪曼 译者:杨志 王培培 阅读内容:序言 一、内容摘抄: 1、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情绪管理、幸福感、...

  • 《脑科学与课堂》收获整理

    开学初,陶老师为科学老师们推荐了几本书,首先让我产生兴趣的就是这本《脑科学与课堂》,重点讲述的是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

  • 阅读书单

    1.玛丽亚•哈迪曼《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首先该书与自己的职业相关,其次脑神经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rk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