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能力的培养都是建立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如果想要有效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毫无疑问,需要给孩子养成长期自发的阅读习惯。
我的观点是:要“早”,要“多”,要“陪伴”。这三个关键词是没有时间顺序逻辑的,应该要同时进行。
“早”的意思不言而喻,阅读习惯是一个终身习惯,从小开始养成是最好的选择。但其中还有一个奥秘是在于,阅读真的太难了。
不管是多么有趣的绘本,对孩子来说都是平面的,静止的,并且经常是日常生活中没见过接触过的东西,更不要说上面的文字了。
在孩子最初没有明显喜好的时候,对生活中的任何物品持有同等的好奇心,这时候是开始养成阅读习惯的好时机。
如果他明显开始意识到,小汽车,洋娃娃,户外的沙坑更有趣的时候,或许他就对书籍失去耐心了。
这也就是家长们常说的“三分钟热度”。
即便是孩子大了,书籍仍然是难以理解的东西,如若孩子完全掌握,我们家长又怎么会希望他多读?或者说,保持孩子一直阅读稍稍有点难度的书籍,是对他能力培养的关键。
如何保持孩子对书籍的好奇心,书籍的种类非常重要,这也就是“多”的含义。
目前市场上有非常多非常有趣的童书,比如洞洞书,翻翻书,各种机关术,早教书,等等。这些都是在尽量赋予书籍更多的趣味性,吸引孩子们去读,去体验。
年龄小的孩子还无法领会到故事的神奇之处时,这种多功能的书籍明显更有趣。
但对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孩子,可能已经对全部机关了然于胸。他们更倾向于场景的构建,或者喜欢故事性更强,更有梗的书籍。
此时的孩子会开始出现明显的偏好,或者家长们可以通过选择范围更广的书籍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家长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能力发展情况,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综合给孩子选择书籍。
至于“陪伴”,这个关键词的含义也是不断变化的,或者我更愿意用“帮助”来替换,家长们的陪伴是帮助孩子们进行更好的阅读。
孩子还小的时候,或许家长大都能意识到,孩子需要亲子阅读,但是什么才是有效的亲子阅读呢?帮助孩子理解这本书。
这时的家长不光是读书,还得表演这本书。用肢体语言表示的摔倒,可能会让孩子下一次看到的时候还能咯咯直笑;用夸张的表情和语气阅读,可能会更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真实演绎一遍书中的游戏,可能会让孩子学会更多的东西。
等到孩子更大一些,能够独自开始阅读了,一些家长或许就不陪伴了。
在孩子还不能认字的时候,他们依然是依据图案来猜测书中的内容,家长对文字的阅读可以给他完全不同的体验。
不要小看阅读,发出声音的阅读不仅能培养孩子听的能力,还能加强他对图案的理解,并且发现更多的细节。
即便是孩子能认字了,更大了,我依然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可以是分开阅读同一本书,也可以是在同一个房间里一起阅读各自的书籍。因为书中的一些内容依然很可能是孩子无法理解的,他需要讲解和拓展。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也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养成的终身习惯。
根据孩子的年纪和能力,尽量给他选择稍稍有点难度和趣味的书籍,保持孩子阅读的兴趣,并且尽量帮助他看懂,这就是有效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诀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