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普拉斯魔女》0103
近期的书单,来自于高铁候车室的旅友书店。东野圭吾的名字给了我阅读的第一动力。只是,这是一本,我意料之外的书。
据说这是东野圭吾计划颠覆以往所有作品的书——不知道可信度多高,我是不怎么相信的。
不过,难道是传统的犯罪方式终于吸引不了读者了吗?超乎人脑的计算、超人一般的谋杀手段,呃嗯,有点想吐槽,就像我一直在看的破案综艺《明星大侦探》,第六季一回归就到了灵魂转换的戏码里面,让人总觉得有失真实,看不下去。
扯远了。
这本书的情节其实非常简单,作者更多的也不并不是想要通过作案手法来吸引读者,更多的应该是引发人类思考吧:如果有一天,人类的科学手段已经可以制造超人,我们是否要人为地去制作,拉普拉斯魔女?
而这又将导致人类走向怎样的境地?文章结尾,武尾替所有读者问出那句:人类未来是如何的问题时,圆华那句不知道才更幸福的叹息,又意味着什么呢?
打开的潘多拉盒子,还能再关上吗?
拉普拉斯的假说——拉普拉斯的恶魔:此“恶魔”知道宇宙中每个原子确切的位置和动量,能够使用牛顿定律来展现宇宙事件的整个过程,过去以及未来。
一眼能够看得到未来的生活,是我们人类真实想要、真正向往的吗?我始终不相信,至少于我,是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的吧。
所以,这只是一本,文笔流畅、逻辑连贯、略有脑洞的小说而已,不宜过度解读,也不宜拿来学习其中犯罪手法——也学习模仿不了(大概是为了避免读者好奇效仿,书中所有详细的作案手法通通略过了,反而让人觉得谜底没有揭开,没有嫌疑犯X的献身谜底揭开时那种毛骨悚然又原来如此的感叹,少了很多精彩呀!)
《佐贺的超级阿嫲》0103
能道再会是幸福,能说改天见是超级幸福,能说好久不见就是更加超级幸福。
人到死都要怀抱梦想,没实现也没关系,毕竟只是梦想嘛!
别太用功,太用功会变成书呆子。
让人察觉不到的体贴才是真正的体贴。
吝啬最差劲,节俭是天才。
时钟反着走是坏的,人也不要老回顾过去,要向前看。
夏天时要感谢冬天,冬天时要感谢夏天。
有钱人要忙着吃忙着旅行忙着穿新衣,忙死了,还是穷一点比较好。
晚上别提伤心事,难过的事留到白天再说,也就不算什么了。
成绩单上只有不是0就好,因为一分两分加起来也有五分了。
别人摔倒一笑置之,自己摔倒更要一笑置之,因为人都是可笑的。
我喜欢这个有着自己生活智慧的阿嫲!
《小妇人》0116
我有一座自己的空中阁楼,它始终存在着。
虽然不知道其他人,但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应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一座阁楼吧。我们把自己的不安、惆怅、无人能理解和抚慰的情绪,无人能倾诉的秘密,都藏在阁楼里——无人能及的所在,总是安全的吧。
依然是一本不记得什么时候看过的故事,充满“道德”的说教,每个人都如此地鲜活,让人不自觉沉浸其中,吸引着像劳里那样孤寂的年轻男孩,不自觉地总想要加入进去,成为其中的一员。
大姐梅格,二姐乔,三妹贝思,以及小妹艾美。四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有着明显的优缺点,却也有着对彼此、对父母最深沉的爱。
这四姐妹中,我最爱的只会是乔——因为我不喜欢所谓华丽好看的衣服配饰、对金钱没有特别的渴望,而单纯的贝斯太美好了,感觉很不真实——希望像个假小子一样活着的乔,爱看书,爱写作,有着充沛的精力和丰富的奇思妙想,急躁的性格管不住的嘴,愿意为家人全身心付出的细腻的爱。。。我几乎觉得,我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的都在乔身上出现了,只是她做得比我更丰富。更彻底、更美好。
文章的第一部,年轻的女孩们在各种奇思妙想和贫苦生活中感受体验着长大,这时候的文章是一个又一个生活小片段的呈现,让人看见了他们的成长。乔在其中成长的可以说最快,她不断暴露出自己的才华、缺点,也不断地成长、改变,但她本性的部分一直一直都在。
乔从不期望爱情,她痛恨带走她爱的人的人——有点绕——但真的遇到了,她也愿意去祝福,尽自己可能。当贝思离开、乔深感孤独的时候,她渴望被爱,觉得拒绝劳里可能是是一次错误,似乎在最新的电影改编里她还写了信去弥补——看了书的时候,觉得不太对,电影里其实对劳里美化的太过了,也把乔看得太轻了,乔很坚韧,如藤蔓。
在乔写作赚钱的时候,真的是让人很感动,她终于实现了靠着自己就能成为家庭支柱的愿望。但是为了撰写迷失了自己写作的心,让自己不自觉中被黑暗的部分侵蚀,看着让人难过,好在年轻的姑娘很早醒悟了过来,宁愿贫穷困苦,也要保证自己本性的良善——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能有多少做到这样?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所经历的生活,多少人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又有多少人只是为了养生糊口?如果工作的所有意义都只是为了糊口,我们和动物的本质性区别又在哪里?
乔遇到了自己不曾期望过的爱情,她收到了一份意料之外的礼物——梅里庄园。利用这庄园,她实现了自己的男孩之家设想,却远不是曾经的空中阁楼的模样——我们都曾想象过,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一点一点描绘出想象中阁楼的模样,一点一点为之努力付出,但不曾想,也许真实的未来,一丁点相似都找不到。但这绝不会影响我们,继续、长久、持续地去描绘着阁楼的样貌。
只有当自己对生活还抱有期望和热爱时,我们才会愿意这样去做,不是吗?
《饥饿:一部身体的回忆录》0116
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是逃离,我越来越能理解自己的思维和情绪逻辑了,但这背后的惯性是如何形成的,大概这本书里,有类似的答案。
这是一本刚刷到的、年度好书推荐。因为标题引起了我的兴趣,所以简单搜索了一下,就这么找到了电子版——最近很少看纸质书,因为诸多原因一书柜的未读纸质书并不在我身边,快速便捷的电子书,好吧,至少不会增加我额外的携带负担,至于是否保障了知识产权,目前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扯远了。
这是一本自述,都不能算是自传。作者只是平静——或者努力平静——叙述了自己的思想,为何变胖,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事件、经历,而吐露的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我是没有价值的,我的身体尤其如此,我不值得任何好的对待,我不配。而我的思想并不重要,我所有的,是我的思想,和承载我思想的这一具躯体。
多熟悉的字眼,以及感受。
肥胖是原罪吗?那么受侵害呢?这是这个世界赋予的罪名吗?即使在高知家庭充满爱和关怀的世界中长大,为什么孩子第一节学到的课程,依然不是如何爱自己呢?
其实看过很多类似原生家庭不幸的文章,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甚至伟大的孤独等等,贫穷和父母受教育程度让这些孩子遭遇了本不应该遭遇的一切,当他们挣脱家庭的枷锁时,他们的人生得以重生。
而饥饿一书的作者,直到这本书出版后,我依然深深地怀疑,她为自己套上的制服(一层层的枷锁),是否脱下了?而鲜艳靓丽的女装,她又是否穿上了。。。
而我,从书中,得到的共鸣,是否也是我对自己——至少曾经的、以及现在深藏起来的部分的自己——是否也是因为类似的部分。
当然,我比作者幸运,并没有年少被侵害的经历,但那大约只是因为,在我有记忆的年少时光里,我的家人们已经觉得我足够肥胖、到引不起任何兴趣的程度吧。
我的不自信大约也源于此吧,从小被家人们评价为胖,与之对应的是笨、不机灵。与作者母亲一直用心留下照片不同,我好像没看过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所以也不记得到底是胖成什么样子,让大家不知道是善意调侃、还是恶意评价的程度。
只是现在是不敢胖的,纯粹是因为很怕太胖了老了之后生病不能自理、会让护理的人非常不方便——话说安乐死到底什么时候可以通过?我是真的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在失去自己身体控制权之前看到法案的通过啊!
即使现在会被很多人评价说瘦,我也依然觉得自己只是苍白干瘪,不够苗条且充盈——减肥是每个女人毕生的课程,因为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简单刻薄地定义的。
我不敢胖,胖了人会臃肿、会笨拙、会不好看,会不精神、会不敢穿好看的衣服,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视觉感受。更重要的是,会不自信!
而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时间,才勉强学会了接纳自己、学会自信,虽然可能被否定崩溃只需要一秒钟而已。。。
已经不知道这算有感而发,还是自我剖析了。原生家庭,其实知道过往又如何?能不能走得出来才更重要吧。如果走不出来,那就试着,不去伤害吧,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存在形态的自由,我们并不知道他的当下是如何形成的,学不会接受,那就不要看好了。
每个人如果都能只关心自己以及自己相关的事情,做一个自私的人,其实这世界真的会清静干净太多太多了!
《一个人的好天气》0117
一顿以为是生活化的散文,或者治愈系鸡汤文,没想到会是一本小说。
很可爱的小说,现实,丧。大约是很真实,所以反而觉得很能理解。
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知善,一直觉得欠了母亲的债,想着可以独自打工生活,可以赚到足够的钱还给辛苦抚养自己长大的母亲,不想欠母亲更多。
感觉很励志?并没有。
知善只是想逃离罢了!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到了东京,和寡居的吟子一同生活,却两个人各做各的,只是安静生活在同一间屋子里的两个年龄差距很大的同居人而已。
无法和其他人保持长久的关系,不知道是出于惰性懒的更换用心,还是出于惰性不愿意改变,一次又一次走进情感的轮回里。
而吟子,大约是年龄的缘故,却保持了长久的一段感情,即使71岁,也可以肆意睡懒觉,不打扫不收拾,可以穿得很邋遢也可以打扮的很漂亮,可以投入新的感情,我喜欢这样的老太太,尽管她忘记了很多很多。
知善离开的时候感觉到了不舍,放弃了自己偷东西的不良嗜好,又投入了一段不道德的婚外恋中,和年轻同龄的同事们交上了朋友,感觉好像是圆满的结果,又好像只是生活另一阶段的开始。
天气永远不会刚刚好,晴时盼雨,冬天期待夏天,人们总是在奢望着更好的时候。殊不知,每一个当下,其实都可以是最好的天气。
当空虚和难过都被遗忘、只剩下快乐回忆的时候,人就不想死了,会一直奢望不应该的活着。
世界没有内外,只有一个世界。
《圣女的救济》0122
周末往返公司和家,好像习惯性地想要看点什么书,最近大脑一直紧绷,居然开始想看悬疑小说了。
一时没找到书单,就搜索了东野圭吾,也不记得是重温、还是终于知道了这个故事。——对看过的故事,好像记性没那么强啊!
已知凶手的情况下,如何判断其作案手法?
怎样坚强的女人,才能如此心思缜密地设计好这一杀局,带着他的生命由我掌控着的心理,牢牢扼住命运的咽喉,直到“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时,安静地放手走开,等着事情发生。
感觉确实是只有女人才能干得出来的事情。倒不是美化或者丑化女人,而是,大概只有女人才会因为感情的事情做出这样的事情,为情所扰,为情所伤,也为情孤注一掷。
爱得炽热浓烈,固然生命轰轰烈烈了,但我总觉得这样的感情,嗯,至少非我所愿吧!
不过也很诡异,为什么人们都会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呢?一个男人如何对待前任,不就注定了会如何对待自己吗?可怕的恋爱脑。。。
不过,我又如何能保证,自己也永远不会恋爱脑呢?旁观者的理直气壮,永远替代不了当局者的沉迷其中呀!
《沉睡的人鱼之家》0124
脑死亡真的就是死亡了吗?本以为只是一本小说,却没想到要探索这么深奥的死亡及器官捐献的事情。
一直在思考这其中会不会有关于奇迹的出现,整本书都没有坏人,大家都认真地在思考、在生活,在为社会福祉做贡献,在为身为母亲的本能做努力。
但这么巨大的社会性的问题,浓缩在一本小说里,依然让我觉得压力很大。
这不是我会为之思考的事情,不用谈论政治,是因为国泰民安,不需要我这样的百姓为之思考,更说明,我并不需要经历这样的事情,所以对我而言绝对是幸运的事情。
但,就像我一直想要推动安乐死合法化一样,也一定有人在我不知道的地方为这些社会性的法律、制度付出自己的努力,用他们的方式——包括这本小说。
敬佩,但依然希望自己永远不需要了解。
《面纱》毛姆 0126
死的却是狗……
谁是善人,谁又是狗?二者身份发生转变时,谁又曾知道了?
女人的成长,与母亲关系如此密切,而女人真正的长大,其实也不过是一念之间——看清楚了这世界的真相,亦或是男人。
谁年轻时不会爱上几个人渣?只是爱上时被情感蒙蔽了双眼不自知。曾经有人说,其实女人才是这世上最凉薄的,爱得时候可以不要命,翻脸不爱了就真的不爱了,全身心投入,但说收回也毫不含糊,敢爱敢恨,挺好的。
就是又扯远了。
睡前一则短篇小说,很生动,感觉很深刻。瓦兰特的死亡是一场放弃复仇的自我放逐,他自诩为狗,算是成全了凯蒂的成长。
而凯蒂,正如每个女人那样,只是不曾见过感受过被教育告知过,女人是可以依靠自己生活的——成长居然可以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反转在于看清查理的本性居然还能接受跟他上床——欲望可以压到理性吗?感觉不是很能理解,有点自打耳光的感觉,人性的复杂,大约就在这样的不能解答里面吧!
在面纱前面,还有一篇更短篇幅的讽刺小说,大概是为了请她吃顿午饭掏空了作者的口袋——一位自诩每天午饭只吃一道菜的女读者要求刚开始靠写作为生的作者在奢华饭店请她吃午饭,结果女读者一面喋喋不休地传播自己健康饮食的思想,一面不停地点一些很贵的鲑鱼、鱼子酱、芦笋、冰淇淋等等,掏空了作者最后一法郎——不够支付正常的小费了。
而时隔几年之后,作者俏皮地表示,上帝插手了小小的报复——女读者的体重很有份量了。
毛姆的讽刺小说,反转表述很是意外,有点意思。
《心灵奇旅》0131
鱼在大海中,寻找大海。。。
我们在生活中,寻找生活。。。
当在乔身体内的22的灵魂,坐在门槛上看着花瓣飘落的时候,我落下了观影以来的第一滴眼泪;
当寻找着22的乔,看着自己曾经的样子,对22说着让人心碎的事实时,我感觉面颊下压着的衣服湿了。
我们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火花,以为这是点燃生命的必须、这是我们存在的证明,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生活曾经活着的证据,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真的如乔一般,能够真正地进行一场表演,人生就死而无憾了!
可是直到最后,22也没有找到她所谓的火花,但是她的通行证却圆满了。
因为她在尝到第一口披萨的时候、她在问起别人的生平的时候、她在给予流浪歌手面包的时候、她在听到小女孩吹奏长号的时候、甚至妈妈给乔缝衣服的时候、她知道了生活、不,应该是活着的意思。
人活着,为什么一定要有什么目的?
人活着,一定要热爱点什么、一定要完成点什么、一定要做出点什么,才能叫活着吗?
乔完成了自己梦寐以求、几番拼死挣扎得到的演出之后,怅然若失。他问:我们现在做什么?于是我们听到了那个经典的故事:小鱼跟老鱼说,我们要去寻找大海;老鱼告诉他:我们就在大海里呀。小鱼说,这哪有大海,这都是水啊。。。
所以,我们拼尽我们所有,就为了烟花般绽放的那一刻,而已吗?
我们来的时候,就只是准备好了,要好好生活而已。所谓的火花,从来不是所谓的绽放,而是内心深处的准备:我准备好体验生活中的一切了,我就可以来了。
感觉真美好!
如果再来一次,你想要怎样做?我想要认真地过好我的人生。
一枚花瓣,从空中,承载着枝叶的期盼,带着光影的抚慰,落在22的手中——这画面,好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