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第288/365天
今日阅读《作文六要》
作者: 王鼎钧
小引:文章是“自己的”好。
1.写文章就是写自己的生活。
文章是写“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不是写别人的。写文章是写自己的真心话、老实话,不是写人家的话,不是抄书本上的话。
文章是作者自己的东西,它由作者的内心发出来,它是你喉管上的一根鱼刺,不读出来非常难过,文章的材料不在这里,不在那里,在我们自己的血肉里,在我们自己的心灵里。
写文章就是写自己的生活,使它成为你自己的文章。你的生活别人没有,别人的生活你没有,各人在自己的生活里去发掘。
2.关于文章的几个问题。
1)自己的私事,为什么要写出来给人家看呢?
对至亲好友不能说的事,到了会写文章的人手里,可以对素不相识的广大读者去说,不能明说的事,他会暗说;不能直说的事,他会曲说。文字可以张成帐幔,把作者掩盖在背后。有了这种可能,世界上才有人从事文学创作。
2.把自己的事情写出来,不是很难为情吗?
几乎所有的作家,最初的动机无非要诉说自己的心事。文学创作就是要把自己的事情说得让别人受感动、得启示,西方一位评论家说“文学要给人知识,给人娱乐,给人教训。”即使别人认为“难为情”的事情,你也可以说得精彩动人、寓意深远,得到声望和尊严。人生中不如意的事就用写作来补偿吧!
文学作品不一定只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还可以写天地山川,草木虫鸟。不过开始写作的时候总是写自己,以后再扩大。
写作的人先有生活后有文章,作文跟做人有关系。下笔的时候想一想这件事我能不能做,做事的时候想一想这件事我能不能写。我们“做值得写的事,写值得做的事”。
3)小说戏剧里的事难道都是真的?
当然不是。小说和戏剧是用特殊的方法写成的,这个方法是:把你的感情放在别人的故事里,你觉得悲伤,创造一个悲伤的故事;你觉得可笑,创造一个令人发笑的故事。故事可以是假的,可是你的感情至真无伪。
写作的过程分为六个步骤,观察,想象,体验,选择,组合,表现。
一、观察。
1.观察就是多看一眼,细看一眼。
从生活经验中搜集写作的材料,第一个功夫是观察。观察就是多看一眼,细看一眼。写作的人跟不写作的人不同的地方,是他对人对事总要多看一眼,细看一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观而不察。
2.人有五种感官。
人用5种感官接触环境,收取信息,眼耳鼻舌身,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都可以归入观察一类。
1)视觉。
外界的事物触动了我们的感官,使我们产生了思想感情,我们用语言文字把它表达出来,与别人分享,用文言文的说法,这叫“感于物而动”。我们“感于物”的器官中视觉是最为重要的。
2)听觉。
听觉和视觉同样重要,听觉能够接触到的世界广大而丰富。既然我们可以看,那么何不未见之前先听听,或者听了之后再看看。古人的诗词中有很多作品是从听觉的角度落笔,例如“留得残荷听雨声”,“海与天风不忍听”,“闲花落地听无声”……
3)味觉。
味觉除了帮助我们选择食物之外,它也替诗人捕捉灵感。例如“客去茶干留舌本。”如果味觉也能讲就档次,我们要推举汪曾祺先生,他把那些从视觉听觉得来的众生秘密全部封存。凡是他写的东西都可以吃,凡是吃的东西他都可以写,把寻常野菜、萝卜写成美食,也写成美文。
4)触觉。
触觉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认知环境的一种能力,自然成了文学素材的一个来源。成语有“席不暇暖”“炙手可热”“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格言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吃东西除了味觉,还有口感,老豆腐、嫩豆腐,还有结过冰的冻豆腐,都是豆腐,触觉不同。
5)嗅觉。
有嗅觉自有文章“好竹连山觉笋香”“酒未到,先成泪”“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每个人都有他的气味。你我都看到过警犬,嗅了一件衣服就能跟踪气味,找到那个穿衣服的人。每一种嗜好也都会留下气味,抽烟和不抽烟,打球和不打球,养猫和不养猫的。每种职业也都有它的气味,卖鱼的和卖菜的,写毛笔字的和画油画的,理发店的和诊所的。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气味。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这痕迹是他的气味,你的文章。
3.身历其境。
人人都有时候写不出文章来,这需要方法来解除假如,可能我们应该到那与文章有关的地方去看看,这样 不但能写得出,而且能写得好。
身历其境能帮助文思,是因为文思是我们的心灵活动,而心灵活动常常需要外界事物来引起,来扩大。
平日,在生活中,如果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心里觉得受到感动,应该在那感动了自己的物象前面停下来,仔细看,仔细想,一直到领悟的透彻了,一直到印象深刻极了再离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