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每隔两天,笔者将为各位浓缩这本《清醒思考的艺术》,我们将分三回,用最简练的语言讲清书中有趣而智慧的观点,让你脑洞大开的同时收获满满智慧,从另一个角度,查看身边一些“奇特”行为背后的原因。
书名:《清醒思考的艺术》
作者:[德]罗尔夫·多贝里
译者:朱刘华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7679
出版时间:2013-1-13
作者简介:
罗尔夫•多贝里,1966年生于瑞士,在圣加仑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益得书摘(getAbstract)的创始人之一。
推荐语:
这本书虽有两百多页,但笔者大约只用了2个小时就读完了,阅读过程的酣畅令人发指。
读完这本书,将打开你一个全新的维度去重新审视日常的生活带给你的一些假象,帮助你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成为聪明人。
每一篇都只有寥寥几百字,配上一张有趣的彩图,轻松之余却说清了你原来想破头都想不明白的现象。
最后作者还坦言:“回避思维错误是很麻烦的。我给自己制定了下列规则:在后果影响可能很大的情形里,我设法尽可能理智和理性地作决定。我掏出我的思维错误清单。我为自己设计了一份便于使用的核对表,我可以用它来仔细检查重要决定。在后果影响较小的情形里,我就会放弃理性地寻找最佳方案,而是听从我的直觉。”
下面,笔者就设法根据原书,浓缩一套“便于使用的核对表”。
1、幸存错误: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
举个栗子:股指由纯粹的幸存者组成,失败公司绝不可能出现在股票指数里,是以股票指数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
结论:比尔盖茨、马云是幸运的个案,别老拿他们说事儿。
2、游泳选手身材错觉:游泳未必能塑造好身材,因为职业游泳选手是因为有好身材,符合标准,才被允许加入,而非运动结果。
更多栗子:哈佛大学的课程未必出色,因为哈佛学生是因为本身就很杰出,符合标准才被录取,毕业后又成就与哈佛大学本身未必强相关。
结论:因果倒置,比比皆是。
3、过度自信效应:人总是系统性地高估自己的能力或高估预测,而且高估的厉害。
举个栗子:夫妻双方评价自己对家庭的贡献之和大于100%;一个团队的成员觉得对某项目贡献之后之和甚至高达340%。
结论:评估、预测时,不妨降低或悲观预测,从而达到客观评估、理性预测的目的。
4、从众心理: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正确。
举个栗子:繁华商业街上,一群人看天,吸引更多的人看天。
原因解释:5万年前你与朋友一起外出狩猎,忽然,伙伴们全跑了,你是原地分析,冷静分析,还是跟着大家一起跑?前者在多次博弈后被吃掉了,基因无法继续传递;后者就是我们的祖先。
5、纠缠于沉默成本:我们害怕承认自己错了,就算感觉情况不妙,还是舍不得之前的投入。
举个栗子:一个朋友被一段感情折磨多年,对方一次次欺骗,他还是一次次接受她的道歉,因为他认为自己在这段感情已经投入了那么多,离她而去是一个错误。
结论: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
6、互惠偏误:当别人给了你一些小恩小惠,你会由于不好意思而接受对ta更大的付出。
举个栗子:马路上的和尚赠送给你一张“开过光”的护身符,紧接着要求你捐献。
结论:接受别人好意之前,可以想想是否应该拒绝ta。
7、确认偏误:它倾向于将信息的诠释与我们现有的理论、世界观和信念相兼容,即过滤掉与我们现有矛盾的信息。
举个栗子:教授给学生“2、4、6”的数字,让他们找到其中的规则,同时他把该规则写在一张纸的背面,要求受试者通过多次说数字找到规则,教授仅回答:“符合规则”和“不符合规则”,规则只能猜一次。大多数人猜:后一个数字比前一个大2。聪明人通过多次尝试,8(符合),27(符合),7(不符合),29(符合),最终确认,后面的数字要比前面的大,才是正确规则。
结论:通过有意识地寻找反驳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理论是否正确。
8、权威偏误:人总是无意识地服从权威。
举个栗子:数据显示,航空意外绝大多数是因为机长犯了错误,副机长察觉了错误但由于相信权威不敢指出来。
结论:你对权威的批判性越强,你就越自由,就越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能力。
9、对比效应: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感觉差异的现象。
举个栗子:试验表明,为了节约10元,人们会走10分钟去买一种食物。可如果在街道另一端花978元而非988元买一套西服,谁也不会走这10分钟。尽管10分钟还是10分钟,10元还是10元。
结论:小心这种效应,别和比自己漂亮很多的闺蜜一起去见小伙子。
10、现成偏误: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但其实现实中的某种东西不会因为我们共容易想到而出现得更频繁。
举个栗子:我认识一个人终身吸烟,每天3盒,却活到了100多岁,看来吸烟也不太危害健康。
结论:请与跟你想法不同的人合作,跟那些与你拥有截然不同经验的人合作有利于战胜现成偏误。
11、“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
举个栗子:公司陷入险境,顾问告诉公司总裁,在好转之前,各项指标会进一步下滑,一年后营业额果然符合预期。第二年也是。顾问一再强调公司发展符合他的预期。当三年之后营业额依旧不见起色,总裁终于解聘了这位顾问。
结论:如果有人说:“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你就要小心,好转固然需要时间,但必然会有里程碑,是可以检测的。
12、故事偏误:我们喜欢听故事,不喜欢听抽象现实
举个栗子:故事一: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故事二:国王死了,随后王后伤心死去。人们更容易记住第二个故事。
结论:我们的大脑喜欢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
13、事后诸葛亮偏误(hindsight bias):
举个栗子:他俩差别那么大,不分手才怪;他俩实在是太相似了,不分手才怪;他俩老黏在一起,不分手才怪;他们几乎难得见面,不分手才怪。
结论:事后回顾时,一切都显得是可以理解、不可避免的。
14、司机的知识:有些人的知识是深厚积淀的真材实料,有些人靠模仿别人装作知道为生
举个栗子: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普朗克的司机对他的报告烂熟于胸,司机替提议由他代为报告有关力学的演讲,其中有专家提问,司机说:我压根儿没想到会有人提出那么简单的问题,请我的司机来回答吧。
结论:真知识者一旦被问及能力范围外的问题会选择不说或直接说不知道,“司机们”却可以听到任何话,唯独听不到这句。
15、控制错觉:你实际能控制的少于你以为的,但又控制感可以提高你忍受痛苦的能力
举个栗子:红绿灯前的按钮让人们以为自己可以影响信号控制器,因此能更好地忍受红绿灯的等待;大办公室里的虚假空调温度调节开关也能调和有人们觉得太热或太冷的矛盾。
结论:请将注意力集中于真正你能影响的少量东西,坚定不移地只关注其中重要的那些。其他,听之任之吧。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