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依旧在看乔丹.彼得森《人生的十二法则》,今天将法则五看完,章节名是——管教你家的小怪物,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
作者指出,那种认为——儿童内心在本质上是纯真的,只是在后天被文化和社会所玷污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18世纪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
卢梭相信,人类社会与私有制一样腐败不堪,认为未进入文明状态时的人类才是最温柔、美好的。
而卢梭本人在意识到自己没有能力做父亲之后,将自己的5个孩子都送去了孤儿院。
作者认为卢梭的这种观念是不成立的。
作者通过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古道尔发现她心爱的黑猩猩会主动做出自相残杀的行为,这种行为表明,黑猩猩后天行为变化不能归咎于人类社会和复杂的科学技术。
作者还通过举证随着时间的推移、社群的扩张及秩序化,社会的谋杀率降低,人类变得更加文明和和平。
孩子后天的不良行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庭的管教是否足够。
![](https://img.haomeiwen.com/i6925855/600944df4e50cfb8.jpg)
作者指出,真正用心的父母是不会让自己最在乎的子女成为众人鄙视的对象的。
国内新闻上不乏熊孩子的故事以及他们造成的那些事故。
而孩子的这些行为与父母的管教与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孩童的自由应是建立在规则和界限之上的。
记得有一次在医院里,在排号的时候,一个四五岁大的男孩,打他的奶奶辈的长辈,边上还有他的妈妈。打了几下之后,奶奶却始终笑呵呵的哄着,任由孩子的这种行为。
作者说,暴力并不神秘,自制力才是神秘的。
因为前者很容易,而后者需要一系列的努力。
儿童和成年人一样不是只有善良的一面。
从成本/收益比角度来说,即使原本友善的同龄人或成年人也更愿意将注意力转向那些社会化高的孩子,即行为举止更为礼貌和文明的孩子。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社会化这一过程能够避免伤害,培养善良。儿童必须被塑造和教育,否则就无法茁壮成长。
也就是说,从长期主义角度来看,这样做也有助于孩子的人生,这样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获。
你可以选择管教孩子,也可以选择把责任转交给严酷冷漠的社会。
作者在本章最后,提出了管教五原则:
原则一:限制规则数量,最简单的才是最可取的。
原则二:用最小必要力量。可以理解为一个从最小干预方式开始实验的过程。
原则三:父母同时管教。
原则四:了解自己的阴暗面。
原则五:让孩子看清世界。父母可以仁慈并充满关爱,但也必须让孩子看清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