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139374/3306695ef85de918.jpg)
误区48:精满则溢,自然现象
精满不思淫,神满不思睡
孔子在《论语》中说,人年少戒之在色。其实不单青少年要戒色,中老年人也要慎房事。少年戒色,可以用精气来长身子;老年戒色,是用精气来保命;中年人戒色,是靠精气来完成事业。
老师说,人的生命健康跟一生的事业,与个人的精气神是分不开的。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保养身体,都需要有良好的行为约束力。
有个少年,因为精神抑郁而辍学,他母亲带他来看病。只见这少年脸色晄白,毫无年少者红润的朝气。
老师就问他母亲说,这孩子晚上是不是经常手淫?
他母亲答道,这个我不太清楚。但曾经听他说,常梦到女同学。
老师又问,他平时还有什么癖好习惯?
他母亲回答说,这娃子爱拿着手机上网。
老师说,叫他别上了,把身体都弄坏了。
他母亲也发愁地说,我们也管不住他。
老师说,怎么管不住,他往悬崖里面跳,你不去拉他吗?
还有一个少年,来任之堂看病,声低气弱,双手冰凉,唇淡无华,就像老年人大气下陷一样。他苦闷地说,自己记忆力不行,记不住东西。
老师问他,平时是不是很多春梦。
他点点头,老师跟他说,不要再看那些不健康的书籍网站了,遗精不是好现象。他疑惑地说,精满则溢,不是自然现象吗?
老师说,年轻人的精是用来长身体的,如果太频繁地遗精,身体长不好,大脑也长不好。现在年轻人受网络等负面的东西影响很大,白天看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变得心神浮躁。《黄帝内经》认为,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你心念先动,才摇动精关,出现遗精,这不是自然现象。中医道家认为,精满不思淫,神满不思睡。年轻人精存得越牢固,身体长得越壮实。
还有所谓的精满则溢,可以比喻为堤坝,如果你河流的堤坝低矮的话,水存不了多少就漫过去了。如果你水库的堤坝筑得高深的话,那你存的精水就很多,不容易遗。现在很多年轻人认为精满则溢,其实是精关不固,精关太低了。所以常遗精的年轻人,没有哪个脑力智力是好的。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脑由髓聚而成。现在西方医学研究也认为,人体精液的成分,跟脑脊液的成分是一致的。这就是年轻人常遗精,记忆力减退、学习跟不上的道理所在。
堤坝越高,蓄水越多
在人体而言,肾藏的精气,一是用来繁衍后代,二是用来养五脏,养筋骨毛发。
水库水满了,为什么它也不溢出去,因为有天上的太阳光,还有树木,阳光能够把水给气化了,蒸腾成天上的云彩,树木能够吸取水分,长成参天巨木。
所以人身体的精也很少会满而多余,因为一旦充盛,它都会源源不断地被肝木吸收,被心脏蒸化,上养肺脏,乃至肌表、头发、皮毛。
所以从肝功能,心肺机能,还有皮毛牙齿的枯荣情况,我们都可以推测肾藏精的多少。
那么精要如何化气,气要如何化神呢?在大自然里面,水库堤坝巩固后,水库中的水的转化,靠的就是天上的阳光跟地上的植被。
在人体而言,靠的是聚精会神的学习工作成长,一心一意,凝神静气地做正事,就可以把精化为气,气游散周身,再去濡养神。
所以有些人他们越干活,越是精神充满,就是因为他们专心致志,把吃进去的水谷精华,都炼化为气,往上养大脑就聪明,往外养筋骨肌肉就强壮。
警犬的嗅觉
还有一个车厂里面的年轻人,他得了过敏性鼻炎,鼻子连香臭都难以分辨,老师摸他的肾脉很沉迟,便问他,腰怎么样?
他说,浑身上下都好像给什么东西捆住一样,早上猛流清鼻涕,腰很沉。
老师给他开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吃完后鼻子通气了,背部也松了。他问老师还要注意什么。
老师跟他说,不要手淫。他疑惑地问,这跟生病有关系吗?
老师说,关系大得很,你这个过敏性鼻炎,说白了就是脑袋阳气不够,周身好像被东西捆缚住一样,就是风寒外袭。手淫会把人的精神阳气往外泻,一泻出去,肾阳亏虚,肌肤皮毛的防卫力、脑袋的阳气都下降。所以容易鼻塞感冒风寒。而且一感冒寒气就直入少阴肾经,《黄帝内经》称为,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你现在不注意,将来刮风下雨,还会腰酸腿软。
他算是明白了些,其实这在动物世界里面就有很形象的例子。据说,一条出色的警犬,在交配过一次后,嗅觉会减半,侦探能力大为下降,如果再交配三次五次后,就会被直接淘汰掉,因为根本就没办法再破案了。
我们发现如今很多年轻人得过敏性鼻炎,鼻不闻香臭,脑子不清醒,注意力不集中。这些跟手淫、遗精都分不开。人体精华往外泻之后,周身的孔窍都容易为外邪所干,邪气因而内陷,痰饮水湿也缺乏阳气来温化,所以整个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阴阴沉沉,没有年轻人的朝气。
精满溢出来,看似很自然。
上网神昏乱,摇动其精关。
注意力分散,读书心不专。
精气神不聚,万事皆喊难。
但看鼻炎者,手淫把身残。
又观警中犬,交配破案难。
精关如堤坝,牢固要如山。
身体阳气足,百邪不相干。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39374/857e02d38b9e92e6.jpg)
(书籍图片属个人拍摄,文章内容来源于书籍摘选,重在推广养生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