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女性朋友跟我倾诉说,她前段时间工作原因要去异地出差,临行前孩子哭的稀里哗啦的,抱着妈妈的腿不要妈妈出差,看到孩子眼里大颗的泪珠,还有透过孩子眼睛看到的焦虑不安,做为妈妈的她又心疼又无奈,最后没办法,还是找借口说下去买水果偷偷离开了。
她说:“真是遭罪呀,看着孩子这样,我更难受。”
我说:“你看到孩子的舍不得,很难过,但你现在更焦虑的是,万一你下次出差,你又该怎么办?你考虑的更多的还是自己~”
忍不住想到去年去香港办公的经历。
前天晚上加班回来小屁孩已经睡着了,第二天我赶早去香港上班,6:30准备出门时,看到小屁孩睡的香甜,不忍心叫醒她告诉她我要去香港,犹豫了两次还是按耐住了冲动。大概7:30就接到小屁孩的电话,电话里听到她哭的很伤心,问我去哪里了,我赶紧告诉她说是去香港。然后我到现在都清楚的记得她说的一句话“妈妈,你去香港没关系,我不是不愿意你去,可是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呢?”我说不忍心叫醒她,结果她来了句:“妈妈,你可以叫醒我呀,很早也没关系,不然我会特别想你。”
那时我突然意识到,她宁愿少睡一会儿,也要心里的安全感。
所以,我们是否有认真考虑过,孩子的这种分离焦虑,其实都是我们亲手造成的呢?
你出差时,你家宝宝还在各种哭闹吗?那什么是分离焦虑呢?
即婴幼儿在与麻麻粑粑等亲人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
分离焦虑的三个阶段
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通过观察把孩子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麻麻或熟悉的亲人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如何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呢?
一、我们需要循序渐进,让孩子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做为过来人的麻麻们都有亲身体会,本来麻麻们在照顾孩子时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焦虑,当看到孩子哭闹时,麻麻们可能会更焦心。而这些在不懂事的孩子看来,他们接收到的信息是我这样是不好的不对的,更多的迷茫和恐慌让孩子更是焦虑,很容易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事实上孩子在面对分离时会焦虑是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会慢慢开始理解人和事物的存在,接纳不同的情绪:对照看人的信任、依赖,对失去的恐慌、焦虑……虽然过程有点困难,但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随着孩子的成长,分离焦虑是可以缓解甚至消失的。
1)循序渐进,就是家长要尽早开始锻炼孩子的“分离”能力,比如平时可以玩“躲猫猫”游戏,快乐但安心,“看不见”却依然“在”,而这种分离时间可慢慢增加;
2)给孩子足够的心理准备,同时也在每次面对分离时,给孩子做好足够的铺垫,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可以接受一定时间的“不见”。
所以开篇小屁孩突然听说我的离开,一时难以接受,才会哭闹惶恐,导致她的情绪崩溃。而在这之后,我每次要出差,都会提前两三天告诉她,一是告诉她要去的地方的一些事情,让她有种神秘感,而不只是把情绪聚焦在分离上,比如我去北京,我会告诉她,那是毛爷爷安睡的地方,那里有很长的蜿蜒的长城,我会跟他们说小屁孩也想他们;二是清楚的说明过多久会回来,在孩子安然接受这个事情后,她会自己计算时间,妈妈还有多久会回来,如果想妈妈,可以随时跟妈妈打电话,这样她的心是坦然的。
二、让孩子的信任是真的信任,别借各种理由偷偷离开。
孩子的世界里几乎只有养育她的麻麻粑粑,最初孩子的严重依赖和无条件的信任麻麻粑粑,只是我们回给孩子的是什么?说好的下去扔垃圾呢?我选择相信你,可是为什么就不回来呢?试想如果父母长期欺骗孩子,或者不尊重、不认可孩子的情绪,那孩子在一次一次的哭闹之后,会陷入对父母的不信任中,你们是骗子,我才不信呢!然后就是各种更“黏人”。
我跟我的朋友说:“你走的时候,孩子天真的盼着你的回来!孩子虽然有着不安全感,但在这一刻,仍然选择了相信你,可是,孩子最后获得的是什么呢?是欺骗,是不要信任,是你轻易打破了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感,一次次的事实教给孩子,看吧,谁让你轻易相信妈妈呢,活该!”
而身边太多这样的例子简直司空见惯了:妈妈要上班,于是奶奶故意逗宝宝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妈妈偷偷溜走;或者赶紧哄着孩子睡觉,趁孩子睡着了溜走;或者说妈妈去给孩子买糖糖,趁机溜去上班……这些套路麻麻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殊不知,这边我们溜出去了,那边孩子呢?回过神或醒来后的孩子,大哭大闹,或者不哭不闹,而小小的内心呢?充斥着无助和冰凉凉,你们都是大骗纸。
我们的智商用在对付孩子时简直太高明了,只是却少了孩子的感受。
愉快的跟孩子道别,温柔而坚定的离开,这是事实,也有着对孩子满满的爱。我们在跟孩子离开时,来个愉快的道别仪式,如上面所说的,还可以多传递一些信息,比如妈妈什么时间回来、比如说“妈妈爱你”等。孩子领会麻麻的意图,麻麻愉快的离开,传递出的正面信息也会影响孩子的心情,让他更容易接受这一现实。
三、帮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的内心是笃定的。
前面几次提到信任这个词,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8个阶段,第一、二、三阶段为0-6岁,这时孩子对妈妈是更多的依赖,孩子的认知和思考也更多来自妈妈爸爸的引导。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过多的消耗孩子的信任感,只是让孩子更没有安全感,表现之一就是无法接受妈妈去上班或出差的事情。
当然很多妈妈会觉得陪伴孩子的时间也不少,陪着孩子,或者陪孩子聊天,陪孩子画画,但仔细想想,这种陪伴的质量如何呢?有些手机爸爸妈妈,就不用说了,只是借了一个成年人身在身边而已,有些爸爸妈妈各种训斥各种阻挠各种按“我”的来,感受到更多的是距离感和思想的限制。
有没有试过放下手机,跟孩子一起孩子一样的玩,笑的简单笑的忘乎所以,哪怕只是一个小时,孩子感受的是发自内心的没有距离的爱和安全感。
安全感充足的孩子,内心往往更坚定、独立性也更强。
你出差时,你家宝宝还在各种哭闹吗?镜子,我们对着它哭,它也对着我们哭;我们对着它笑,它也对着我们笑。
分离,也是!
你为分离赋予什么,孩子就怎么接收。
育儿,就是与孩子不断分离的过程,对于分离,笑着面对还是哭着应对,就看家长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