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
面对补课,科学合理的做法是“疏”,不是“禁”

面对补课,科学合理的做法是“疏”,不是“禁”

作者: 立恒语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6-14 10:31 被阅读1次

一年一度的暑假马上就要来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发给学校的禁止补课的文件也一层层的转发下来了。面对此情此景,我总觉着有些悲哀,又有些可笑。为什么呢?因为补课这种现象实在不是一纸“禁补令”就能禁住的。个中的原因,有三点:

1. 补课符合学习的规律。任何一种学习,从学习主体的角度看,学习存在着差异: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强的,自然学得快;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差一点的,自然学得慢;态度端正,肯用功的,自然学得好些;态度不端正,吊儿郎当的,自然学得差些。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就产生了差生、中等生、优等生的区分。

所以,学习从学习主体的角度看,存在差异是必然的、绝对的。而且这种差异在当今这种班级授课制下,其必然性、绝对性更加显著。因此,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是不闻不问,回避了事呢?还是针对实际情况,给学习过程中掉队的学生补补课,让他们跟上大部队前进的步伐呢?答案只能是补补课。由此可见,补课实乃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常态现象,是学习规律的一种体现。


2. 孩子、家长有需求。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而言,一个孩子——尤其是贫民家庭的孩子——要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将来获得一个不错的社会地位,现有的唯一的较好的途径就是沿着中考、高考,乃至研考、国考这个路子一直考下去。可是,这个征程的竞争性极强,所以,谁想在这个征程上走得顺些、快些,除了自己要下苦功夫外,自身在学习上存在的一些缺陷、短板、漏洞,你还得想方设法补上、堵上。这本是学习的常态、学习的规律。可现在,教育部来了一个“禁补令”,你让这些学习上有漏洞、短板的孩子怎么办?到校外补习机构去,费用高得吓人;依靠学校,学校敢补吗?

3. 从补课的人群上看,最需要补课的是偏远地区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为什么呢?因为偏远地区和平民家庭的孩子就其家庭而言,其拥有的教育资源极其有限。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身处上海、北京的孩子,其拥有的教育资源同一个身处宁夏、西藏、青海的孩子相比,哪一个拥有的教育资源丰富?一个家庭收入高的家庭的孩子,同一个家庭收入低的家庭的孩子相比,哪一个可能拥有的教育资源多?我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不用笔者说,读者诸君也是心知肚明。

可是,现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禁令来了:不准补课。想想,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地区、这种家庭的孩子怎么办?

补,就得去补课费高昂的校外补习机构,可这笔高昂的补课费这些地区、这些家庭的孩子掏得出吗?

不补,他们在面对不得不参加的中考、高考中能拼得过那些富二代、官二代吗?

所以,教育行政部门的这个“禁补令”,从我们上边的分析中,大家不难看出,实在是有些“杀贫济富”的味道。

上边的分析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补课符合学习规律,补课是学习过程中那些学得慢、学得很吃力的孩子的必需,补课还是许许多多偏远地区的孩子、许许多多平民家庭的孩子的必需。

既然如此,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补课呢?笔者以为,科学、合理的做法就是“疏”,就像大禹治水一样,疏导、引导,而不是“堵”,不是“禁”。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4条措施:

1. 对学校组织的补课,不能一棍子打死,应区别对待,划出红线,加强监管。比如对初三、高三的补课,就应开绿灯。毕竟在整个教育体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孩子们要成才,中考、高考是目前最好的、最公平的也是孩子们最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唯一的成才通道。而且这个通道上每年有近千万的学子在奋力拼搏,其竞争之激烈,我想“禁补令”的制定者不会不知道。所以,禁止补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给这些奋力拼搏的学子们在变相地制造麻烦——尤其是给那些在补课方面只能依赖学校的偏远地区、平民家庭的孩子在制造麻烦。

2. 对非毕业年级中那些学有困难、学习上短板、漏洞太多的学生,也应允许学校或老师给其补课。这里的关键还是个如何管理的问题。那种一听补课,就不分青红皂白把板子打在老师身上的所谓的“上课不讲,补课才讲”的说法是及其荒唐的。是的,我们承认有个别缺乏良知的所谓的老师有这种做法,但就全国1千多万中小学教师而言,这些害群之马能占多少?就百分之99.9的老师来说,平时认认真真的去教,尚且很难保证所有孩子学好,很难保证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如果像坊间谣传的那样,上课不好好讲,补课的时候才讲,那么,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提上去?学校下达的升学任务怎样完成?

可能有人会说,玩不完成任务都无所谓!我只能说,说这种话的人如果不是无业游民,就是别有用心,为什么呢?如果你有工作,暂且不论是吃财政饭的,还是吃民企饭的,只要你有工作,你有事可做,人家给你发工资的时候,是不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呢?是不是布置的工作任务完成和不完成一个样呢?是不是年终奖励、以后用你的时候都不考虑干得如何呢?

3. 对相关的校外培训机构也无需一棍子打死,须审定资格,加强引导、加强监管。同时,对那些办得好的机构也可表彰奖励,促其健康发展。毕竟市场经济时代,老百姓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

4. 希望那些手握政策制定大权的“老爷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多做调查研究,多倾听民意,多在管理引导上下下功夫,不要对什么事情一听到一些不好的风声就简单地处理“禁”,就“一刀切”!“禁”对于政策制定者们来说,固然可一了百了,但世间万事,真的能一了百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对补课,科学合理的做法是“疏”,不是“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cu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