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三章《上帝》之《信仰与理性:信仰的方式》预习

第三章《上帝》之《信仰与理性:信仰的方式》预习

作者: 2019那些日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3-27 19:15 被阅读0次

    一、梳理本节中各种论证的主要观点

    总说:许多信仰者看来,信仰并知晓上帝是纯理性的事情,理性不会与信仰有冲突还会提供支持。安瑟伦、托马斯·阿奎那等许多神学家和哲学家都致力于说明:关于上帝的知识本质上是理性的,我们通过考察我们的思想而知道他的存在。另外一些信仰者坚持认为,上帝绝不可能为理性所了解,比如神秘主义。然而,我们与上帝建立关系是依赖于我们的观念。如果是人格化的,神秘主义就是合理的,但如果是普遍的爱、或是关注宇宙的伟大精神,那么,人格化的要求就不尽合适了。

    我们所说的适用于完全信仰上帝的人,但也适用于无神论者。信仰上帝,会把上帝理解为各种样子,不相信上帝,也会有不相信“什么样的上帝”这样的问题?“人不相信什么”和“人相信什么”都是问题。

    1.宇宙论论证:托马斯阿奎那在13世纪提出的“五种途径”指导现在,还是宗教理性进路的范本。阿奎那为宇宙论论证做了辩护:一切事物都是由其他事物产生或是由其他事物创造。阿奎那明确指出,他在两种意义上把上帝理解为第一因:上帝既是宇宙从无到有的原因,也是宇宙存在从一刻持续到另一刻的原因。

    2.设计论证:英国哲学家威廉·佩利提出的。他认为,宇宙的设计是如此之完美,很难设想是偶然产生的,背后一定有一位设计者,设计者是某个智慧的造物主。设计论证与达尔文的进化论严重不符,因为进化论恰恰要说,一个没有神圣造物主的复杂世界是如何逐步实现的。达尔文是信仰上帝的,并未觉得自己的理论同宗教信仰不协调。如果认为上帝是一个过程,可以避免这种冲突。但是,如果把类比从一个精妙的、完成了的机制,移到一种部分完成、尚不完美的、过程中的世界,那么,一个不断演化、过程中的上帝的确会对设计论证的前提构成威胁。设计论证时哲学中运用类比特别好的一个例子。佩利的论证要求表与世界在许多重要方面都很相似,但是休谟却提出了反对。

    3.休谟的反对:(来自本书所附资料卡。第3版P114)纵然主张宇宙起源于某种类似设计的东西,但是超出这点之外,就无法肯定任何一种情况。与一个高标准相比,这个世界是非常有缺憾的。这个世界知识一个幼稚的神,初次尝试的作品,在高级的神看来,它是嘲笑的对象。自从假定神的属性是有限性的那时候起,一切假设都产生了。我认为,这个荒唐而不定的神学系统,并不比没系统好。

    4.本体论论证:“本体论”一词意为“与存在的本性相关的”。本体论论证的本质是这样的:1.我们只能把上帝说设想成一个无限的、最完美的东西。2.一个具有除“存在”以外的所有完美性(公正、全能、全知等)的东西不能算是“最完美的”。3.因此,最完美的东西必然存在。这些版本背后都隐含着:仅仅通过逻辑就可以从我们关于上帝的观念中推出上帝必然存在。果真如此,信仰上帝就成了一种严格建立在逻辑基础上的理性信仰。许多哲学这对此提出质疑,康德是最著名的了。他认为,该论证的错误在于第二条前提,认为存在是是一种“完美性”。康德认为,存在与公正、全能、全知是不同属性。可以说存在而缺乏公正,却不能说公正却不存在,不存在就无任何意义。

    【自我感悟:来自《哲学导论》P120: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必有智慧的存在者,一切事物都靠他指向目的。这一点,否定了人的自为性,人被上帝指定方向,人的主动性呢?安瑟伦认为上帝是本体论的存在。这就是“西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致命缺陷在于人从真理和现实这两个世界中被放逐。真理与人心无关,现实尘世之状况也与人的努力无关。” “西方世界在这种基督教的文化精神中丧失了文化创造之最基本的原动力,其后果中世纪末期普遍的文化衰落与社会腐败。” “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了对古希腊世俗的人本主义精神的怀恋和复归,反抗教会制度的宗教改革虽然还是在宗教范围之内的思想革命,却已经表达了人心是宗教真理的真正基础之观念。” “后来,资产阶级终于直接诉诸理性自身的权威,……意味着重新看待理性作为人心的能力与真理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打破外部权威对人心的支配,需要再哲学本体论上进行改革,……笛卡尔实际上驱除了超越客观思维之真理,而赋予了思维以主体内在性,即要求把超越的、外部的真理,拉回到人心”。这样,就理解了作者的思路,为什么接下来就谈到“理性的信仰”。虽然作者在谈康德,实际上笛卡尔是奠基人,是近代哲学的开端,但是康德是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理性信仰最有代表性。】

    5.理性的信仰:康德不承认以上三种类比论证,他试图说明希望具有优秀道德的人,信仰上帝都是理性必然的。这是对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要证明上帝存在是我们关于世界的道德观的一个必然特征。该论证认为,上帝就是惩恶扬善的法官。康德认为信仰上帝不是一种感情,而是可以用理由进行论证和辩护的纯理性态度,康德认为,我们的道德观和正义感是以信仰上帝为基础的。

    6.帕斯卡的赌注:或信仰上帝或不信。如果信仰上帝并且上帝存在,就会获得最大快乐;如果信仰上帝但他不存在,那么最坏的情况就是我们错过了某些享受罪恶快乐的机会。即使上帝不存在,信仰他所获得的启示本身也是值得的;如果我们不信仰上帝但他却存在,也许会享受到某些罪恶的快乐,但是会遭到永远的惩罚;我们如果不信仰上帝他也不存在,也没有什么影响。综上所述,就是去信仰——避免永遭惩罚,不去享受少量罪恶的尘世快乐。

    非理性的信仰:克尔凯郭尔是代表人物。他看来,信仰是非理性的,是一件及其个人、充满激情的事情,不适合用任何方法进行“论证”。信仰是一种承诺,人不可能知道上帝的存在,要求我们做出信仰的飞跃。还有一种非理性信仰是神秘主义。能够直接体验到上帝,那种体验是如此强烈,神秘主义论者用不着告诉你任何东西,你也用不着反驳。资料卡的例子是埃克哈特和凯斯特勒。

    【自我感悟:1.这三种类比论证也是一种理性说。显然,康德否定了三种类比论证,提出了理性信仰,而克尔凯郭尔是坚决反对理性说的。西哲就着这样的对立、论证中不断发展。《非理性的人》中对信仰与理性有更为清晰、细致、深刻的描述与对比:“信仰就是信仰,它充满生机而又不可描述,拥有它的人知道它是什么;……不能把信仰描述给彻底理性的心灵,就像不能把色彩的观念传达给一个盲人一样。”“信仰与理性的对立,是生命力的东西与合理性的东西之间的对立,”……“因为信仰和理性是人的心灵根本不同的功能。”“人的本能如此牢固地扎根于尘世,乃至于每当逻辑方法威胁到它们的时候,它们就能机敏地觉察到它。”托马斯阿奎那为了填补信仰与理性之间的鸿沟,做出了惊人的努力,他认为认识半人半马的怪物,一种以理性为中心,以理性为灵魂的实体形式的生物。“但是我们已经离开《圣经》的人或是早期基督教徒的经验向前走得多么远呀,他们的信仰是被看做某种穿透一个人精神的‘内脏’和‘腹腔’的东西的!”2.神秘主义,无法用哲学来证明,因为哲学需要论证,需要质疑,神秘主义完全不给哲学这样的机会。属于无来由的,个人的体验,因为无法证明,因此无法具有普遍性。所以,如何寻求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和谐,是所有哲学家努力的方向。】

    二、说说个人对理性和信仰的理解

    这也是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之争,也可以说是非理性和理性之争,也可以说是宗教与哲学之争。二者是截然不同的。原初的信仰,是人一种朴素的感情,无缘由的信任上帝,相信他全能全知,消除人们的恐惧,也寄托了人们渴望公平正义的美好理想。正是因为素朴真挚,因此也可以质疑上帝。希腊文化是理性的代表,是对上帝存在合理性的阐释。这是用大脑思考,用了逻辑,但是与生命就离得远了,后来又有了科学大发展,人们都在奔走相告,科学能解释一切,要打破原来的旧世界。理性占了上风。

    人信仰上帝,本来是希望能够实现很多尘世间无法实现的愿望,比如公平、正义、长生不死、消除对未知的恐惧、善恶有报……所以非常纯粹、本真。希望通过上帝来全知,报保障人的安居乐业、健康平安。信仰是热情的、纵深一跃、全身心投入、心无杂念。理性加进来以后,就又衍生出很多分支,比如,有物理学方面的,有道德方面的……这与信仰产生了巨大的鸿沟。理性也曾妄图超越信仰,占据老大位置,但是,似乎从未成功过。但是,理性不能不说是对非理性的发展。宗教代表着非理性,是荒谬的,狂热的,也是诗意的,但是也因为满足了人的渴求,而一直存在着,被千万教徒拥趸;而哲学,代表着理性,每一种观点都需要论证、质疑、完善,代表着思辨。《非理性的人》《帕斯卡尔》一小节里这样说,“理性到达不了宗教的核心,……”“因为理性神学的任务就是要为上帝的存在编造理性的证明”。帕斯卡还意识到人类存在的基本偶然性,这都是非理性的。

    信仰和理性非此即彼,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几千年来,关于信仰和理性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争论促进了西哲的发展,是一条由“诗”抵达“思”的过程。哲学家正寻求弥补二者之间的鸿沟,力图找到和谐共处之道。也许,这很难,但重要的是,我们正走在这条探索的路上。

    《非理性的人》P144“简言之,理性把我们引导到信仰,而信仰在理性止步的地方取而代之,这就是但丁井然有序、水晶宫般的宇宙里,人类幸福而和谐的命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章《上帝》之《信仰与理性:信仰的方式》预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er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