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课程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提高了感官敏锐度、明智了大脑、提高了“忽悠”能力。
一、感官敏锐度的提高
高阶课程的第一门课就是“度测”,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球转动、面部表情、语音语调、肢体动作来了解对方是听觉型、视觉型还是感觉型的人,并通过观察对方的细节反应来揣摩对方的情绪状态。如果说以前只会用语言来了解一个人以及沟通,那度测这门技术则教会我用眼睛、感受来更仔细观察和琢磨一个人。以前这是我的盲区,学习了后,觉得人类也和小动物一样,太有趣了!虽然还不能很容易判断对方是哪个知觉型的人,也还不能很容易地了解到对方的情绪状态,但提升了我对“人类”的兴趣,在工作生活场合中,也能更关注到身边同事朋友的反应,来大概觉察他/她目前的情绪状态:他走来走去,是在紧张吗?她的眼球往右边动,是在想象那部电影的声音吗?他的眼睛瞪大了,好像有点愤怒......并且,根据观察来调整自己的互动沟通方式,而不是如以前像一个钢铁直女,仅凭着个人的想法和方式直来直往不顾对方。
二、明智了大脑
高阶课程的“后设模式”,简直不要太喜欢!
什么是“人云亦云”?“人云亦云”是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就从众入流;什么是“蠢”?“蠢”是没有判断能力,容易被坑蒙拐骗;什么是“作茧自缚”?“作茧自缚”是自己给自己念了个“咒语”,把自己包裹住(比如说,“我这辈子就只能这样了”,“我就是个笨人”,“不懂技术没办法做好产品经理”......)
后设模式,通过归纳,教会我如何甄别出日常生活中信息传递时极容易出现的“删减、扭曲、一般化”,学会思考,尝试打破“人云亦云”、“蠢”、“作茧自缚”。
举个栗子: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名字叫《高手都有苦行僧一般的自律》。换做以前,我下意识就会焦虑,并且逼迫自己要努力、要吃苦、要勤奋。
但学习了“后设模式”,我会提出问题表示怀疑:首先,这句话谁说的?其次,你见过苦行僧吗?再者,所有高手都是这样的吗?没有例外吗? 最后,自律的标准是什么?科技领域的扎克伯格难道靠吃苦而创立了脸书?娱乐界的霉霉难道用吃苦来唱high歌?漫威的漫画、迪士尼乐园、三毛的文字,都是用吃苦打造出来的?
我不禁想,如果人类不会运用“后设模式”来思考,“裹小脚”、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可能一直被奉为毋庸置疑的真理;如果人类不会运用“后设模式”来怀疑已有知识见闻,就不会有新大陆、日心说;如果人类不会用“后设模式”来质疑权威,也不会有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
后设模式可以运用的场景非常非常多:文章信息的甄别、沟通中资讯的收集和判断、协助他人限制性信念的打破(对于我来说目前有点挑战)、创新方案的思考......说白了就是让大脑从混沌变得明晰,从虚弱变得强壮。
除了后设模式,TOTE技巧我也经常用来审视自己的项目工作,它帮助我将一项工作考虑得更加周全和缜密,对于一个“粗线条马大哈”而言,是利器。
三、提高“忽悠”能力
高阶课程还有教催眠。老师说过,催眠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对方睡着,而是让对按你想要的方向行动(在保证生态的前提下)。
当我使用催眠用语中的连接词比如“当.....我观察到....并且.....因此”时,对方的眼神会不自觉地看向我,并且表示认可和同意。
上完课后回到工作岗位,我就尝试用催眠让一个项目经理快速按照我想要的方向负起责任,让一个同事配合参加会议以及工作,在一个公众表达场合获取大家的注意力。体验到运用合适的语言,可以事半功倍。
每上完一次高阶课,体悟是很不一样的。就像吃甘蔗,看到时觉得其貌不扬(就像看到讲义时的心情),第一次咬开尝到了甜头,第二次嚼了嚼,觉得真甜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