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风和日丽的日子,一友人发微信请我吃饭,我喜笑颜开地扫了一眼日期及地点,秒回:“蝉。”
人过五十岁以后,“男女搭配 干活不累”之类连珠妙语的魔力似消减许多,而荤素搭配的养生口诀却一往情深地常伴左右。
于是,那日中午,我在家简约古朴地整了几盘小炒,以草为主。热气盈然绿意盎然中,与妻子欣欣然共进午餐。
更上层楼的是,餐毕,再好整以暇地泡杯浓茶去搜肠刮肚,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静候晚餐上的美味佳肴缀行而出,喜曰:“天下‘魚肉’入吾彀中矣。”
正美滋滋地闭目神游时,我的手机铃声——“故乡的原风景”陶笛乐曲,忽然锦上添花般低沉舒缓悠然响起。陶醉之余一瞥之下,竟是邀约的朋友来电;时间显示为星期六中午十二点半。
电话那头,他急吼吼地问:“你到哪啦?就等你开席了!”
我一头雾水地答道:“什么意思?不是晚上吗?”
噫!这样的问答好像不是按套路出牌的。
惯常,做东的殷切地喊话:“快来,三缺一。”
被请的掷地有声道:“哦,马上就到。”
至于,打牌者到底几缺几,以及这个马上究竟是哪个马上,谁也不往心里去。也许,互相之间享受的就是个态度吧。
“啊,告诉你了,是中午,你再仔细看看微信可好。”他不可置信的口吻,其时在我听来,不啻如雷贯耳。
我已吃过了,还大老远地赶过去,不是我的一向风格。再说,我老家是无为的,饭后喝酒等于犯(饭)上这一风俗,我骨子里还是敬畏有加的。
唉,难言之隐,只好一辞了之。这厢千恩万谢着他,那处勉为其难地自责:“朋友之间互相宴请习以为常是灯火通明的晚上,他倒好,今搞成了中午。我靠,经验主义/思维定势委实祸害不浅,既错失了葡萄美酒的风情万种,又辜负了朋友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瞧我患得患失既恼且惑的困窘模样,碗筷才收拾到一半的妻子,终于乐不可支道:“瞅瞅,你啥眼神?这下好了,一头塌一头抹,损己不利人,长见识了吧?”
也是,想那广东人一觉醒来,眼睛一睁就开始吃直至中午的早茶,且边喝酒边吃饭,自在逍遥的紧,也没见他们有什么头痛脑热的。反而,近代辛亥革命及现代改革开放似有迹可循地均发韧于此,这又与谁讲理去。
吃一堑,长一智。这之后,有样学样的我偶有中午请客,发短消息都是重要的事情画蛇添足不厌其烦地写三遍:“中午,中午,中午!”
冀此断了他们在“眼拙”或“瞎了眼”的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游刃有余自圆其说的自谦后路,让欢乐时光一个都不能少成为有口皆碑。
嗟呼!在这个为稻梁谋为生计走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红尘俗世里,能够做到座上无虚席,往来皆情谊,那又是怎样的风景和喜洋洋。
明月悬天,夜光杯在手,走猫步,怀古意,“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80914/5ad4eca411042d1c.jpg)
2023年5月2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