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董开车去建设路上的世博广场购物,车需要停到地下三层的停车场。等她买完了东西,回停车场找自己的车,一下子就懵了:偌大的停车场,看不到管理人员,大概是为了省钱吧,也没有保安的身影,无数根粗壮的一模一样的柱子,穿插在数不清的汽车中,一排排汽车间的过道,也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志,连柱子上的数字也让人搞不明白如何排序,站在哪个角度看,都是极其相似的,已雷同到分不清的程度。尤其对于在认路方面天生就差劲的女士来说,真是迷宫一样,不知如何是好。
找啊找啊找啊……结果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找到她的车,正急得要命呢,她碰上了一家三口,也在停车场内踯躅徘徊呢,一打听,他们一家找自己的车,都找了一个多小时了,还没找到呢。
这不是笑话,这是真人真事。想必关于停车难,很多人也都有同感吧。这种趋势还有愈演愈烈的倾向。
虽然我家住在现在看来越来越像贫民窟的旧小区里,但也暗自庆幸这里的老楼都是六层以下的低层建筑,居住密度并不大,停车位还不那么紧张。尤其是没有新建筑那种地下停车场,万一地震还安全一些。有一部分楼的一层当初就建成了车库,另外,楼间距相对而言还比较宽敞,即使当中一部分自发地铺上了地砖,充当了停车位,还能剩下一部分,让退休的老头老太太分出菜畦来种菜,体验微型的田园之乐。
离我们不远的那几个小区就是高层、高密度建筑了,高的有三四十层,矮的也有二十多层,仰头看都让人晕眩,楼距也不合理。当然最关键的是住的人太多,导致车也太多。小区当然有地下车库,但却没人愿买,一个是价钱太贵,一个是拥有年限较短,性价比太低,所以人们宁愿挤在地面上,见缝插针。小区里塞满了车不说,连外面的马路上都是车。回去晚了的人,都找不到停车位,不知道把车停在哪儿。住上了新楼房,人们不但没感觉到方便舒服,反倒让停车问题弄得非常焦头烂额、狼狈不堪、烦躁异常。
我们这儿有一条热闹繁华的街叫华岩路,沿路两侧即是居民小区,超市商铺相当热闹,就是这条马路修的太窄,堵车是家常便饭。人们都说那时的领导人缺乏超前眼光,如果马路再修得宽一些就好了。确实,最初修这条路的年代,不但汽车很少,还远没有私家车。那时偶尔还能看得见,农民伯伯赶着马车,在路上穿过呢。
没有超前眼光的说法并不冤枉某些人。比如我们这儿九十年代前后建的住宅,厕所甚至小到不足一平米,连转下身都办不到。当然也不宜叫做洗漱间。有一位一百多年前,来到中国生活了22年的美国传教士,曾写过一本书,书名叫《中国人气质》,里面曾谈到中国人不讲究舒适和方便的特点,无论是房子,家具,用品,交通工具……等等都是。
人家说的一点不错,就比如卫生间,即使再穷也不至于只留一个平米大小吧,再大出一点来才方便舒服啊。我认为,这种决策不是源于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匮乏,而是源于思想意识的贫穷,就好像一个节俭的人,不舍得拿钱买一块五一斤的好桃子,而去买一块一斤的烂桃子一样,其实没有省下多少钱,却带来了得不到营养和闹肚子的遗患。不追求豪华奢侈可以理解,可是不保证人们的舒适与方便,这种最起码的要求,就是思路上甚至人品上的问题了。
追求舒适最初起源于法国,当这种风气越来越普及之后,法国慢慢成了时尚之都,也成了艺术家的天堂,它代表的是对于人性的尊重,和让生存保有尊严,提高了生活的趣味性与质量。
我在想,如果我们的管理者,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也许很多决策就会带上一些超前的色彩,毕竟人是主体,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人服务的,关注人的感受应该是第一位的。比如那超大的万人社区,就充满盲目的大跃进色彩。我们搞新建筑,是为了让人们住得更好、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也更有尊严。如今,汽车既已普及到如此程度,社区里的停车问题,是必须考虑的问题。那些长期烂尾和闲置的房子,不但白白占据着土地资源,还把本来可以解决的停车场问题,挤压得毫无容身之地了。
我所在的三线城市这些年拆了很多旧小区,也盖了大量的新小区。这么做的出发点,本来是提高人们的居住舒适度。但是新建筑却充满了不合理的地方,让人们的居住感觉走向了相反的方向。不说采光问题,不说电梯安全,单说这停车问题,就让居民们头疼至极。地下停车因价格昂贵被大多数人舍弃,而地面空间有限,谁回来得晚,谁就无处可停,不得不把车放到小区外面的马路上,由于车太多,连消防车都进不来。一旦出现火情,是非常不利的,这一点还不如旧小区。
在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确实拆了很多不合理的、过分的私搭乱建,使城市面貌有所改变,看起来街道也宽敞了,马路也明亮了。可是随着飞涨的房价地价,人们寸土寸金的感受重回视野,私搭乱建便以改头换面的方式,重新回来了。那些边角料的地块,本来不适合盖房子,搞绿化、建幼儿园或修停车场都可以,但因房子昂贵的经济价值,最后又都变成了几十层贼高的房子,它的宜居性很低,比起从前的小区都不如,都是倒退。至于停车,则更是一个问题。
有人感叹,停车难,难于上青天。在某些地方,这确实是真实的写照。人们因为一个停车位而产生争执更是屡见不鲜。最近就听说了一个为停车位而打得一死一伤的事件。两个青年人的生命就这样为一个停车位而牺牲掉了。这不禁令人思考起人性的脆弱。杀人是野兽的行径,是什么东西促使人们为争夺停车位,而不顾一切?
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城市处处为人着想,处处为人提供便利,人人都享受这种便利,我们将会和谐地生活于其中,这种环境之下心情是平静和愉悦的,也就避免了暴跳如雷。反之,不好的环境,容易让人失去理智,容易愤怒和暴躁,最后引起可怕的事件。
人性都有局限,都不可避免地受环境左右,所以创造美好环境,就等于建设美好人性。
也许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从人性出发,为人着想,尊重人,爱护人,方便大家,这才是最重要的出发点。
若不这样,等到漏洞百出了,补救的代价就太大了,或者也就难以补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