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有时候并非对方难以相处,而是你太敏感了。你是否能迅速感知周边人情绪细微的起伏?你的内心世界是否非常丰富,上演着一出出“甄嬛传”,常常需要一个人静一静?有没有收到过敏感或害羞这类评价?如果以上特征都中枪了,你可能就是高敏感性格。
高敏感型人格在人际交往中会更容易受伤。假如我们告诉一个蹒跚学步的幼童,你今天穿的衣服不好看,幼童不会生气。再想想我们身边那些神经特别大条的人被指出生活或者工作中的失误,他也不会暴怒。所以人们感到难受并不是来自于对方的判断,而是感觉到自己被攻击了。
高敏感与大脑结构有关,身边高敏感的朋友在恋爱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微信聊天时对方信息没有秒回,而是“轮回”,他就开始胡思乱想:自己刚刚有没有哪句话说得不合适,对方现在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回消息。不由自主地将一些小事情放在心上使劲儿琢磨,活得相当辛苦。
其实高敏感的朋友共情能力比较强,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与他人融洽相处,但容易内耗大,好比汽车行驶中挂p档踩油门,棘爪在变速箱内部断裂,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高敏感人群经常对接收到的各种信息进行过度解读剖析,一天下来明明没做多少事情,却觉得疲惫异常。
那么敏感人群怎么样能让自己更轻松些呢?一些朋友经常听到我自嘲脸皮极厚,每个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敏感表现。确实,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无需太过看重别人的看法。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主角,在亲密关系人的世界里是重要配角,在熟人面前就一跑龙套的。
若是本末倒置,总想跑别人世界里当主角,在自己的世界里活成委屈兮兮的配角,就是在自寻烦恼。有这闲工夫瞎琢磨别人在想什么,不如把时间分配到自我提升上,做好自己的正经事儿。
高敏感人群,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需要钝感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迟钝也是一种力量。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总结出钝感力的五条铁律:
第一:迅速忘却不快乐的事;
第二: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也要不断挑战;
第三: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第四: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第五: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
钝感力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的,来帮助我们不轻易被自己的情绪和外界褒贬评价捆绑。高敏感可以被当作一种天赋宝藏,一种可以开发的潜能,充分利用它好的一面,作家、艺术家、画家往往就需要对这个多元的世界有强烈的感受力。
过度敏感并不是缺陷,只是一种常见的性格特质。但凡事过犹不及,严重起来也会产生病态的反应,即人际过敏症。各位,冒昧请教,如下几点中,你是否与其中某项产生共鸣?
1、在团体中就觉得累;
2、比起优点更容易看到对方的缺点;
3、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弱点;
4、看到有人穿着跟你讨厌的人一样的衣服也会觉得讨厌;
5、遇到不喜欢的人会走过去假装没看到;
6、除了“冷冰冰”之外没有其他类型的人际关系;
7、只要有一点觉得不可原谅,就全部都觉得不可原谅;
8、怒火一旦点燃自己都控制不住。
只要中了以上其中一个症状,人际过敏便正在你身上潜伏。我们一般认为免疫反应过度即为过敏,引援这一概念,人际敏感即把能够共处、无需排除甚至对自身有益的人视为难以忍受的异物,从心理或行为攻击上表现出对他人的排斥。
带有人际过敏症状的人,在人际关系中容易受伤,宽容度和接纳度低,易怒且具攻击性。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心里总觉得自己和周围其他人格格不入,甚至会自己主动招惹摩擦,引起对立和被孤立,就算对身边亲近的人也极难发自内心感到信赖。
去年班上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经常做出过激行为。把铅笔削尖了划伤别人眼周、将没有招惹他的无辜女生从教室前门一路踢到教室后门、多次把别人水杯抢走,认为他动手灌了水的杯子就属于他了、举着水杯浇湿其他同学的头发和衣服、去办公室连翻三个老师抽屉偷东西,被抓时撒泼打滚各种飙演技。经调查发现班上竟然有过半数学生被该生打过不止一回 ,该生也因此遭到全班同学孤立。
该生从小没有妈妈,爸爸工作忙经常找人带替接送,很少陪伴或者肯定自己的孩子。如果在早期依恋关系中孩子被冷落,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是不被爱的,是没有价值的。有一次该生很愤怒地向我告状说有人打他,了解情况后得知只是同学走路时不小心跟他擦肩而过,并非刻意攻击。
当一个人从小忍受被伤害的痛苦,他遇事就会拼命保护自己,不会反省,也不懂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用错误的伦理和信念来把自己的过错正当化,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坏事归咎成他人的恶意。我还发现每每提到他爸爸,孩子都会表现出抗拒和害怕,显然人际过敏症患者会把最最值得信任的亲朋好友也摆在对立面,并对他们保持警惕。
教育这样的孩子,对老师来讲困难重重,麻烦应接不暇。但我明白孩子是成长中的人,而人会变。在今后漫长的生命旅途中,他会慢慢发生改变,会不断学习和自我修正。因此,我没有资格在当下判定这个孩子尚未显露出来的人生轨迹,也不会放弃伺机引导其道德修养,尽可能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人际过敏症状还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容易引起患者身心不适。他们内心缺乏弹性,抗压性不强,总是错把顽固不化当成所向披靡。患者易对能促进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分泌的行为上瘾,来缓解掩饰不快,沉溺于多巴胺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为是喝酒和赌博,女性更多表现为暴饮暴食和疯狂购物。
去年班上有个家长因虐待孩子数次被学校请到派出所接受教育改造。小女孩的父亲看起来瘦瘦弱弱,说话轻声细语,我与他交流起来完全想像不出他酗酒后另一幅截然不同的面孔。他曾采用绳子捆绑、拖鞋抽打、扇耳光、逼吃呕吐物、把孩子关在家中不让孩子上学等残忍手段,于精神和肉体上双重虐待孩子,以至该生经常伤痕累累。
在我和这位父亲多次谈话并提出警告后,这一令人揪心惊愕的状况仅仅得以表面缓解,被我发现伤口从脸上转移到了身上。学校多次家访无效,遂寻求警方帮助,然而该男子拘留结束后依旧无所顾忌地酗酒施虐,以致孩子离家出逃。校方格外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害怕孩子被父亲失手打死,一大早我跟着校长去派出所报案,随后家访中发现,这位父亲一点也不着急,云淡风轻地坐在床上看电视。
“大部分人际过敏症患者在心里都存有强烈的愤怒,多数是对自己曾不被爱护或遭受虐待的愤怒。”在派出所讯问室录口供时,该父亲面不改色地陈述着一个让人听了目瞪口呆的蹩脚借口:有时候打孩子是因为不给她饭吃,她就偷吃妹妹的奶粉。
人人都受负面情绪困扰,可患有人际过敏症的人往往缺乏情绪起伏,看似平静的薄冰下,愤怒以及憎恨如暗流涌动,蓄势待发。经村民举报、学校反映,该家暴案件引起了区妇联、区公安局、区检察院、区民政局、区法院等多部门的广泛关注。
最终在多方协助合力下,姜堰区首例由检察机关建议申请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由法院裁定执行,将家暴对未成年身心健康的威胁降至最低。并且之后各部门及爱心人士陆陆续续进行跟踪回访,给孩子捐赠了不少衣服、文具、书籍和吃食。
来自陌生叔叔阿姨们的温暖和关怀让孩子感动不已。我告诉她,叔叔阿姨们工作很忙,家离得也远,不能经常来看你,但是他们心里想着你。你看,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爱着你呀!刹那间她细窄的眼眶蹦出亮光,笑得简单纯粹,像极了可爱的小天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