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我第一次看的时候,记住的不是结尾时李白的那句“轻舟已过万重山”,而是高适对李白说的那句:你是谪仙人,你要回天上;我是世间人,我在世间盘桓。
不知道当时为什么对这句话印象颇深,大概是因为李白和高适分别代表了我们生活中的佼佼者和平凡的普通人的两种际遇:李白才华横溢却难遇知音,像璀璨的烟火绚烂一瞬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消逝于夜空仍能定格;,高适志向远大却报国无门,辛苦筹谋、辗转追寻后只能认命般另寻他路,终其一生默默无闻。
结局也展示出不一样的志向和选择带来的不一样的人生。
李白纵然最终沉寂但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像多彩夺目的花朵,在应该绽放的季节和年纪散发芳香,虽然最终都会凋零,但何人不会凋零呢?他不愧是能写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种大气磅礴诗句的人,这句话不仅是象征大唐盛世的崛起,更是李白性格的一种写照,也只有他这种实现过自己凌云志的人,才会在晚年荡舟山水之时吟唱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
再优秀的人都有平凡落幕的一天,也不可能在一个舞台一直绚烂。
高适就像我们千千万平凡普通的打工人一样,兢兢业业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有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韧劲,纵然是平凡苦闷但却有一个安然的晚年,放弃驰骋沙场退居幕后,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不纠结不束缚,归于自然,亦是许多人一生的追求。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时候不要死磕一件事情,如果暂时没有希望,那不妨给自己找寻一条别样的道路去寻。
如果暂时没有如愿,那一定是上天对你另有考验。
后来我又在网上看到一种观点,问为何李白和杜甫明明是一个时期的人,为何没有交集?网上说是因为李白出身商贾,在那个士农工商的年代,纵有天大的才华,也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总爱做梦,也对世道有许多不公的感叹和批判;不如杜甫本就出身世家,不用努力就已经抵达罗马,所以杜甫的诗词大多寄情于山水、平和且宁静。
李白的一生,总是爱做梦的,做着各种各样的梦,功成名就的、名声大噪的、改变命运的,但一人之力终究还是对抗不了固话的世俗阶级,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求活路、求名声,而杜甫一生未遇什么需要用生命去抗争的事情,也因此,杜甫和李白道不同、路不合、人生不似,自然就是两个世界的人,自然也没有什么交集。
我更多的是觉得是因为李白和杜甫的人生信念不同、性格不同,李白肆意张扬的性格与杜甫沉稳安适的性格大相径庭,就算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也像两个世界的人一样,就算有交集也是短暂的交集就会分开,杜甫不会像高适一样停留在回忆、过去和交情里等待李白的召唤,杜甫也只会潇洒的走在自己的路上,自由肆意。
所以还是高适的性格比较好,既能和李白这样的“谪仙人”成为挚交,也能和杜甫成为好朋友,这大概是因为虽然平凡,但高适祖上也是“士大夫”出身,虽时运不济,但高适始终初心不改、细水长流。
我们选择不了出身,也选择不了背景、甚至脾气性格也不是想成为什么样就成为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觉得我会想成为高适这样的人,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把自己当成这世间最平凡普通的一员,脚踏实地的去过自己的日子,在平凡中认真耕耘,相信总会有收获的那天。
我是世间人,我愿在世间盘桓,追求自己的人生。
2023年12月2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