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这个说法来源于1993年杰克·坎菲尔与马克·汉森共同负责出版和发行的《心灵鸡汤》这个系列的书。
自网络时代开启,快餐文化入世,人们也越来越浮躁。从2013年公众号爆发,彻底将纸质媒体时代的门槛打破。朋友圈转发的鸡汤文成为热潮,至今依旧可以看到很多鸡汤文在朋友圈泛滥,其受众一般是少数的20多岁女孩和多数的40-60岁成年人。而现在,“鸡汤”几乎等同于所谓的“正能量”词汇。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愿意去读一些真正使人成长的干货文章,而非要读一些表面可口,实则毫无营养的鸡汤呢?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比喻:
“
鸡汤就像色情按摩,哪里舒服按哪里而干货就像正规按摩,哪里不舒服按哪里
”
那么,为什么鸡汤像色情按摩?
鸡汤的特点就是:效果快,力道柔,位置爽,但消失也快。
“为你花钱的男人最靠谱”“自律的人生最成功”“马云做了这件事,然后就成功了”“花心的男人真的不靠谱吗?”“四十岁的男人是全世界最累的人”“男朋友必做的15件事,不做留着过年?”......
我们现在理性的看待这些标题,你会发现他们针对的都是一些特定的群体,然后将这些群体伪装成弱势群体,去迎合,去奉承,去抓住受众群体的眼球然后操控读者的思维。
鸡汤文你看完最大的感触就是看着之后好爽,产生很大的共鸣。为什么会产生共鸣,因为它摸清了你的痛点,然后对着痛点直接来一针吗啡止痛,治标不治本。
鸡汤文为什么没有营养呢?
其实那只是作者按照模板生产出来的流水线产品罢了。
低级一点的就是全文都是空洞的道理,例如坚持。百度坚持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粘贴复制就是一篇鸡汤文。
让我去写鸡汤文,我能够秒写一篇:
- 选择受众群体
已婚女性
- 正能量观点
女人不要委屈自己
- 编一个无中生有的女性名人故事
格力总裁董明珠接受采访时说过: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这么一件事,促使她走向了成功......
- 总结点题
女人在美丽的年纪,不要委屈自己,我们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部分已婚女性看到的反应:
1.转发朋友圈,并写上转发理由:做女人真的好难,我们不能委屈自己2.指责老公缺点,以及抱怨社会环境
3.争吵离婚,活出所谓的“自由”
其次,为什么说“鸡汤”没有营养呢?大致分为两方面:
一、作者本身没有经历,看似有道理,实则是虚的。写鸡汤文的作者大多数也只是一个藉藉无名的小编罢了。
二、有些名人有经历,从他们口中也会说出很多鸡汤。尤其像马云爸爸,经典的“鸡汤大家”,出口成章。那么他为什么也是“鸡汤”呢?因为他没有给你喝鸡汤的“勺子”,而且这勺子,你必须自己创造。你细品,你细品。
那么,什么是好的干货文章呢?
如果上面属于“鸡汤”的话,那好的文章应该整只鸡。
“不仅要把汤喝了,还有把肉吃了,甚至把骨头嚼碎咽到肚子里”
它可能不会告诉你社会有多么美好,也不会告诉你人怎样才会成功,甚至可能会揭了你的伤疤,再吐一口唾沫。
它不像鸡汤一样直接在你的伤口撒上吗啡,而是帮你剖析受伤的本质是什么,你为什么受伤,你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受伤,甚至人本身必须经历受伤,和怎样在受伤中获得一些正反馈。
我现在说句废话:这不是一篇鸡汤文。
那么如何证明呢?
1.屈指可数的阅读量。“确实,极度枯燥”
2.看过之后想取关。“抱歉,无意冒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