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篇第三,第10章。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1]不足征[2]也;殷礼吾能言之,宋[3]不足征也。文献[4]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注释】
[1]杞(qǐ):春秋时国名,是夏禹的后裔。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2]征:证明。
[3]宋:春秋时国名,是商汤的后裔,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4]文献:文,指历史典籍;献,即“贤”,指通晓历史的贤才。
【译文】
孔子说:“夏朝的礼仪制度,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殷代的礼仪制度,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这是因为杞国、宋国的文献不足啊!如果文献充足,那么我就能引用作证明了。”
【解读】
制度文化的研究考证是建立在翔实的史料之上的,如果史料典籍对当时的文化制度、社会风貌没有记载,或者记载得很粗陋,那么我们就很难真正考证历史的真相。对于典籍记载不详的内容,我们只能求证于民间流传的野史故事,但是流传过程中的演绎与变化导致很多史实异化,给人面目皆非的感觉,这样很多事情仍然无从考证,留给世人的也就只剩悬念了。所以,文献的翔实周全对后人了解历史特别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