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张限制了我的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都不自觉地陷入到紧张情绪里,越紧张越容易做错。紧张总是会莫名其妙的浪费我们很多精力,错失很多机会。
如:一和老板说话就紧张,不敢在开会的时候发言,没办法在老板面前表达自如。
二、提出课题分离,他困扰他负责
说直接点就是:老板生老板的气,你慌什么慌?
这句看上去简单,又有点不负责的话,其实背后运用了一个个体心理学的核心理念:课题分离。
跟荣格、弗洛伊德齐名的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是课题分离这个概念的创始人,认为我们都有获得幸福的能力,但要获得幸福,首先要做的是:“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这句话听上去很抽象, 理解过来就是:谁困扰,谁负责。
今天,要讲的第一个层面是:他困扰、他负责,我不为他的困扰负责。
“老板是不是生气了”、“老板是不是对我很失望”这是老板的困扰,他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听清楚我要表达的内容,也有可能是因为项目的压力很着急、很焦虑等原因。总之他生气,需要他负责解决问题,可我们却不自觉的把老板的困扰强加在自己身上,从而导致了我没有办法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不知道该做什么了,这就是我们搞错了自己的课题。
三、巧用主语转化,做到课题分离
不为别人的困扰负责,可以让自己甩掉包袱,把精力用在自己要负责的事情上,轻松做自己。
其实,这是一个思维模式的转变。
| 主语转换
意思是:当我们在描述别人的困扰的时候,永远让ta成为句子的主语。
比如,Linda的例子中可以这样转化思维。
“老板很生气,因为我没做好报告”,转化为“老板很生气,因为他觉得我的报告中有很多问题。”
这个技巧背后隐藏的心理逻辑是借用「主语转换」这种语言暗示,可以引导思维逐步地完成转化的过程:
第一、谁,在为这件事感到困扰?
Linda报告准备了很多,还没来得及说。可是,老板听到一半就觉得LINDA的表述有问题,为此大发雷霆。所以这是老板的困扰。
看清楚第一点,我们就有了第一次思维转化:老板生气这件事,究竟是「谁」的问题。
注意:是看清「这是谁的问题」,不是说「是谁出了问题」。
看清是谁的问题,才有可能去切换一个全新的视角:谁可以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谁,可以为这件事情负责?
原来linda觉得,是她让老板生气了,只能由她来负责,思维被限制住后,她的精力全都放在了“完了,老板生气了”这件事上,越想越紧张,反而影响了她继续讲报告。
现在,通过这种思维转化,意识到:老板生气是老板的困扰,他要为此负责,他应该去思考、去解决。
这样就可以把视线从老板身上挪开,从自我否定的限制中解放出来,真正把精力放到“我”接下来该做什么事上。
第三、我的精力被释放出来了,我可以为此做些什么?
你可能会觉得,他困扰,他负责,那不是不负责吗?不是的。
课题分离不是要我推卸责任,不是割裂我和他的关系。恰恰相反,当把精力从对抗负面情绪中释放出来时,分清楚哪些是别人的困扰,哪些是自己该做的事,才能把有限的精力都用在正确的事情上,主动增进彼此的关系,真正帮助到自己在乎的人。
比如,如果linda能从老板的困扰中跳出来,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认真听完老板提出的问题,并顺畅的将自己准备的内容一一回答。她就能首先为自己负责,同时,也能解决老板的焦虑,事情也就解决了。
这样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为了让我们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我们需要反复练习主语转化,比如:
✄ 把“供应商因为我一直在催他,而不高兴了”改成“供应商很困扰,因为他还没有想到办法满足我的要求”。
——这样你就不会因为怕供应商不高兴而不敢继续提需求,而是会跟对方一起想办法,怎么样才能更好满足自己的需求。
✄ 把“妈妈很伤心,因为我不结婚”转化为“妈妈很伤心,因为「 她 」还没有想通我不结婚的事儿”。
——这样你就不会为了对抗妈妈情绪而跟她起冲突,你会看到,一个失望的老人在表达对你的焦虑,也许,你会先去抱抱她,安慰她,然后再慢慢跟她解释,帮助她“想通”,这可比每次被催婚就大吵一架要温暖得多。
那些成功的高效能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会合理地分配自己的精力,不把精力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而今天和大家讲的“课题分离“,就是合理分配精力的诀窍。
&你了解到常常因为紧张,而无法表达自己,这是因为课题被混淆,耽误了太多的精力。思考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情况,是由于紧张丧失了一些机会,当时,你是如何处理的呢?通过这次学习,你又会怎么处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