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又接七年级。
第一节语文课怎么上,你有过提前设计吗?是先和学生玩一把猜年龄、猜任教学科的游戏?还是直接开门见山驾轻就熟地去上那篇不合时宜的《春》?
提前到班,在黑板上潇洒地用行楷板书“秋水迤逦”。不作声,不解释,站在讲台上先任由学生面面相觑或者窃窃私语一会儿。(悬念是兴趣的开启)
铃声响,用干脆利索的声音配上轻松和善的表情提示学生:“上课!”师生问好,目光环顾每个学生示意他们坐下。
手指板书,提示学生“来,我们齐读这四个字~~”
他们当然卡壳了。(让学生的情感能随着课堂有起伏跌宕,而不是湖水般永远的平静平淡,这也可以是评价课堂成败的关键)
让他们联想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猜测“迤逦”的读音。追问“你确定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还是查查字典吧!”(查字典的习惯是积累字词的基本功,强调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备一本)
明确:“迤”是多音字,“逦”是形声字,“迤逦”这组词偏旁一样、韵母一样、声调一样,像极了“双胞胎”。双胞胎词还有诸如“酝酿”“婀娜”“祈祷”“抖擞”等,只是有些相似较多,有些相似较少罢了,我们一定要特别关注用心积累。“迤逦”的意思是“曲折连绵”,那么“秋水迤逦”就是形容秋天的水绵长幽远,颇有一种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情画意。(音形义结合是积累字词的诀窍,能够举一反三成沓儿的积累是一个优秀学生的素养)
抛出问题“那么,老师为什么写这四个字呢?”
“这是我的笔名,就取自这幽远的意境和诗意,是不是带着点才女的味道吧!”学生点头频频。
“其实我的真名也藏在这个笔名里呢!“秋水迤逦”,在这秋水的此岸和彼岸,我送走又迎来了一届又一届的你们。也用这个笔名写了一篇又一篇关于你们的文章。目前,我在简书里创作文章5百余篇,近48万字。今天我还用这个笔名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打算记录咱们这一届孩子的点滴成长和优秀作品。我也很期待你加入我们的创作团队,成为“小作家”哦!孩子们,其实你写在课本上的名字,更是你的父母亲人们查了多少遍字典书籍酝酿了诸多时日寄予了满满的期盼和愿望。同学们也可以像老师一样起个“一名三雕”的微信名,或者给我们的每篇作文起个美美的有深意有品位的题目”(解密取笔名的奥秘,其实也是在引导孩子关注生活,过渡写作的一个桥梁)
学生眼中放光,热情鼓掌!
(将自我介绍和语文学科关联起来,有点趣儿,有点料儿,有点意犹未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进行写作的兴趣~~)
这就是我的第一节语文课的开场。
![](https://img.haomeiwen.com/i3368757/e9d88ac7c6337b6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