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宋学到明学

从宋学到明学

作者: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 来源:发表于2022-12-08 08:15 被阅读0次

    第8天(2022-12-8)从宋学到明学

        元明朱子学

            元朝时,朱子学被定为科场程式,受到所有儒生的重视,陆学只是勉强维持!

            元朝有三大儒:北方许衡、刘因和南方的吴澄,他们都是朱子学者,他们对于陷于训诂记诵的流弊表示批判。

          许衡是朱子学者,他认为“正心”是治学的基础,虽然批评陆学,但很多思想倾向陆学。吴澄虽是朱子学者,必将倾向“尊德性”,对陆学大加赞赏,促成朱学与陆学统一,开启“朱陆调和”论!刘因重视人间大义的义理,认为其中蕴藏天地之生机。天理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人生的根源。力图悟得“天之心”,他与朱熹的老师、追求理与心相融释的李侗有相通之处。

            明代理学开山鼻祖吴与弼和薛瑄,两人对朱子的“博学致知”研究不多,更注重“涵养践履”。薛瑄重视居敬,认为居敬才能穷理。居敬是严肃虔诚的“存心”功夫,同时又有浑厚包容,从容宏大一面。

              在明代,真正维护朱子学正统的是胡居仁,他是吴与弼的高徒,他信奉纯正的朱子学,排斥异端邪说。他主张“穷理”与“存心”并用,以“居敬存养”为自己治学之根本。主张刊落一切浮华,回归真实的本心。胡居仁认为老子灭绝道德,佛教灭绝心性,所以气才会被误认为理,所以犯下“心即理”的错误。胡居仁认为邵雍之学放旷不实用,张载的“太虚说”和“太和说”,把气当成道的本体,没有把握住道的要义。胡居仁认为程学更注重涵养之功,所以践履纯正,而朱学重视穷理之功,所以文理纤悉。居敬沿袭的是程颐“整齐严肃”,贯彻“动静未已发”思想,非议“主静”;重视“存心涵养”,排斥“求索”。敬的四个方面:入头-接续-无间断-效验。敬有积极地存心之功,也有消极的闲邪之功。

            吴与弼是明学的始祖!

            宋代文化是官僚知识阶层文化,元朝统治中国,宋文化一败涂地,昔日官僚知识文化沦为平民文化,简单易操作的心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明初心学传承

            宋明之学的差异,宋学重“理”论,明学重“心”论,前者是性宗之学,后者是心宗之学。明初心学始于陈献章。

          陈献章主张静坐退藏,排斥安排思索,主张通过“洗心”来发现“天机”。“为学须从静坐中养出端倪,方有商量处。”

        阳明继承孟子和陆九渊的学说,主张“动”,陈献章继承是杨简的学说,主张“静”。二者是动静之别,也是明学与宋学之别。

          娄谅穷理重在用心,“心之妙用”可致理现。他认为当时儒生都是“率举子学,非身心学”。主张“居敬存养”,《易》中“何思何虑”和《孟子》“勿助勿忘”是居敬之要旨,收心放心是居敬之门。其学说以静修为本,主张学问的“自然性”。

    个人感言:

          阳明心学之所以产生,并非基于有了王阳明这样一个人就自动产生了阳明心学。阳明心学离不开其学问产生的时代背景与人文环境,王阳明作为明学的代表人物,其根植于宋学,宋学又根植于孔孟,其间由历经数个王朝更迭的冲击。宋学曾经是官僚知识阶层的文化,结果元灭宋之后,宋学作为高大上的学问就坠落人间,成为平民文化的一部分,经历过元之后,人们对于过于复杂艰深的理论望而却步,相反简单易操作的学问开始受到人们青睐。 宋明之学的差异,宋学重“理”论,明学重“心”论,前者是性宗之学,后者是心宗之学。阳明的学问于是在这样的环境开始生长发芽,青年王阳明除了熟读儒家经典之外,还兼修佛道的学问,与大儒娄谅见面之后,深受启发。娄谅的老师是明学鼻祖吴与弼,吴与弼非常崇拜朱熹,同时陆学对其影响很大,娄谅认为做学问重在用心,“心之妙用”可致理现,对于功利之心不以为然,他曾说当时读书人“率举子之学,非身心学”!做学问强调居敬存养,其中收心放心是居敬之门…娄谅的学问对阳明后来形成的学问产生重要影响。

    《王阳明大传》余超林解读之8:从明学到宋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宋学到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hn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