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进了混沌的直播间,听到一位老师的点评,说的是关于家庭教育的话题。这是我感兴趣的话题,从当妈妈开始,仰或是还是孩提时?具体的时间,谁又知道呢?我就幻想当个“好妈妈”
就我个人而言,对于好妈妈的概念是比较片面的:一部分我不要成为我我妈妈那样的妈妈(现在再写下这句话,其实挺不该的)但事实以前确实是这么想的。现在并不是完全就不这么认为了,只是发现其实不论是谁,现在的我认为都可以用李白那句诗来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既然是如此,那么我妈妈身上自然也有闪光点,原来的我是被自己无知和片面遮住了眼睛。
前段时间听张萌直播,她说:她的妈妈有一次跟她道歉,说对不起张萌,用了那样的方式教育你。
一位如此优秀的妈妈,带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尚且觉得自己教育有不足之处。
那作为普普通通一员的普人一枚,有什么资格要求自己的妈妈是完美的呢。既然可以不要求她人,也可以放过自己。
就如某本书上说的:几乎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创伤。只是深浅程度不一样,那么既然这是事实,我们就不要试图去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不代表我们不能追求变好。本着期待给孩子一个,能治愈一生的童年的愿望——我也可以抱着这样的态度,学习、练习做一个理想型的“好妈妈”。
“好妈妈”不代表不可以犯错,不可以不好,不可以自私,不可以自己乐,不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圈,不可以发脾气,不可以凶孩子……不要要求自己有那么多“不可以”。
而是要“允许”自己^O^(感谢祁姐)允许自己哭,允许自己可以生病,允许自己累了想休息,允许自己不会的事情,也可以学,允许自己犯错了,改过,允许自己不会带孩子,允许自己……很多很多
因为作为妈妈,我和孩子是“共生”的。我去查询了“共生”的解释:
“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开,则双方或其中一方便无法生存。”
作为“妈妈”这个角色,我是和孩子“共生”的,孩子一岁,作为妈妈,我也才一岁;孩子十岁,作为妈妈,我是十岁……
因为有了孩子,我第一次当妈,我一路摸索着跟孩子一起成长:有了第一次给孩子喂奶,第一次给孩子换尿布,第一次给小小的人儿洗澡,第一次带小宝宝带预防针,看着他哭,我也心疼的跟着哭,第一次经历孩子发高烧,一个人守着孩子打针到天亮……
经过一路学习下来,自己带大两个小朋友^O^^O^我开始比以前更加放松,当妈当得似乎也更加的得心应手——不再那么紧张,不再那么大惊小怪。有时候淡定得,我都怀疑我的真实性(捂脸,话虽如此,但我心里明白:不是不爱,放手孩子自己成长何尝不是爱(抱抱))
孩子在成长,我不会就此停步不前,带大孩子,不代表带好孩子。
关于家庭教育,从来都不是教育孩子,在我的理解里是与孩子一起成长。也因为孩子,我才有幸遇到不一样的自己。不止一次,我对两个孩子表达对宝贝们的感谢:谢谢你们来当妈妈的孩子,让我有机会给你们当妈,谢谢你们,因为有你们妈妈才有机会做不一样的自己,有幸得以看了那么多书……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有你们两个宝贝,才有不一样的妈妈^O^
今晚在混沌直播间学习到“共生”,更是启动了我另一个神经——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携手成长……
以后更加需要学习,蹲下身来,尽量很多的听听孩子说话、表达——促进互相学习——共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