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一层中央的那片空地,撤下了以“熊猫”为主题的孩童的游乐空间,换上了一片安静素雅的装饰,不知道又换成了什么活动空间?这片中央空地,一直是商城各种主活动场所。
远远看去,空间被分成了两部分。一边是安静的空旷的小吧台,小吧台上摆着些类似纸、笔的物件,几张精致的高脚椅在小吧台边立着;另外一边则垂着蓝的、绿的、橙的条幅,条幅是醒目的白色的字体,挤挤埃埃的,估计穿梭其中,会有穿越崇岭的感觉吧。
走近了,发现条幅上都是关于“房子”设计的文字,比如“全是玻璃的房子,保温性如何保证?”“我们的猫主子也应该有它的专属空间”,等等,文字实用也不失俏皮。穿行条幅之间,阅览着这些文字,条幅随着轻轻晃动。不知何时,身后竟跟着位妆容精致的,穿着一身合体的雪青色职业套装的年轻人,不打扰,只是偶尔轻轻地伸手扶一下晃动得厉害的条幅。
我读完了条幅,回身问跟在身后的年轻人:“这是做什么用的?”
年轻人职业性地微笑着:“这是我们的一个调研活动。”她边说着,边引导我来到侧面的正门处,示意我在小吧台前的椅子上坐下。
正门入口处赫然写着“家的研究所”几个大字,坐椅的对面是几个滚筒形状的古代房地产发展历史,然后还有现代人对房子的各种期冀。
年轻人一边温和地介绍着他们的这个活动,一边给我拿过来纸笔,让我写下对房子的希冀。
原来,这是一家地产公司的活动。以前,这块中央活动地带也曾有开发商当作临时售楼宣传,毕竟商城的人流量很大。而这次,这家地产公司的活动有些特别,并不是急于推销自己的房子,而是以“家的研究所”为主题,集思广益,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房子”更有“家”的味道?空间布置得也甚是清新雅致。只是,也许人们还不适应这种方式,或者是曲高和寡,这个空间显得有些冷清。离开时,竟有孩童把垂下的条幅当做藏猫猫的游戏场所。
家的研究所不得不说,这个“家的研究所”,地产公司还是花了心思的。房子嘛,本来就是为“家”而准备的。
当然,家的意义绝不仅仅只是一所房子。但房子应该是组成一个家庭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对于女人来说,有了自己的房子,才有安全感,才算是有了真正的家。
年少时,曾拥有过一件用秸秆还是什么材料做成的,一栋精致的蓝紫色的欧式建筑工艺品。已经不记得了这件工艺品是谁送的,记得的只是自己曾将此视若珍宝,一直把它摆在书桌最显眼的地方。每每看着它,心里就会升腾起对日后自己的家的无限向往:一所宽大的房子里,我就是它的主人。我打开它所有的窗,从每一个窗口看我喜爱的风景;我要在它的花园里栽遍我喜欢的兰花草,还有紫罗兰、熏衣草,每天都在温馨的浪漫中醒来……这是我对房子最初的幼稚的迷恋。
网图后来,潘美辰用她低沉忧郁而沙哑的嗓子为我带来了对房子对家的又一个期冀。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
我会想到它
在我受惊吓的时候
我才不会害怕
原来,房子与家,不单单只是童话世界里的美好,而是切实的现实世界一个遮风避雨之所在。有了房子,就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不用寄人篱下,也没有心酸的辗转流离。它不需要华丽,也无需宽敞明亮,但最好能有一个陪我三餐四季的他,在我害怕惊吓时,能轻揽着我的肩,告诉我:“不怕,有我呢。”这是长大的我对“家”的最朴素的期待。
再后来,真的有了一个他,有了一个家,却并没有自己的房子。现实的骨感让房子仍然停留在了年少时的梦中。此时的我,相信,家就是有一个懂你的他,三餐四季,朝朝暮暮,无关乎窗外的风景和花园的兰草。房子不过是上面有顶、四面有墙的一个物件,没有它,我照样可以避风雨,可以驱寒暑,因为,我有“家”了。
“家”里自然免不了锅碗瓢盆的摩擦交响,尤其是家里有了孩子的欢笑哭泣后。我开始向往房子,觉得,有了房子的遮避,家就不至于风雨飘摇了。房子,才是女人真正的安全感之所在。没有房子的“家”,终究像是无根的浮萍,不知会飘向何处。
如今,房子有了,浮萍安静地扎下了根,家也终于在心里稳稳地落下了。也终于明白,原来“家”与“房子”相生相长,而那个他,倒是显得无足轻重。
只是,仍然免不了地向往,一个更大更宽敞更理想的居所,仍然满怀着对幸福快乐更深长的期冀。
但愿穿过漫长的岁月长河,我的理想之居所依然可以照见“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温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