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坚持每天早起、读书,get到很多大V还有007的战友……这2个月又开始晚上走路、跑步。每天过得真的很充实,这些改变似乎让自己一下子变得和从前不一样了,但仔细想想,又想不出到底哪里“改变”了。
直到那天早上,我站在堰湖的边上,听到陈海贤老师的那节《如何区分有效与无效的改变》时,才突然意识到,原来我目前所改变的阶段,其实应该是停留在为了“改变”而“改变”的基础上,也就是没有明确的要改变的方向,没有目标,只是盲目地想要和以前有所不同,只是将“追求改变”变成了我的“心理舒适区”,在这种“心理舒适区”里,暂时隐藏了对自己的不满,可有时也会迷茫、焦虑……
陈老师在这一讲里,说到“改变”有两个层次,一是作为内容上的改变;二是作为应对方式的改变。老师举了一个不停换工作 的例子,其实,这种想法,我也常常冒出来。做得不开心,或者不顺利时,首先想到的是换个工作、换个环境。表面上看,是改变了,但其实只改变了内容,而真正需要改变的应对方式,并没有得到改变。所以,盲目寻求变化,有时候应该是一种逃避,只有想办法安顿下来,踏踏实实积累,才应该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学会“自我接纳”。自我接纳的本质不是追求,是“舍弃”。舍弃对“完美自我”、“完美世界”的幻想和执念。带着问题生存,为所当为。
陈老师说:“一棵树从种下种子,到开花结果,有其自然发展的过程”、“工作需要积累经验,关系需要培养感情,这也是自然发展的过程”。一切都应该有它的自然发展的规律。
听到这里,我的心一下子静下来,仔细回味着老师说的“带着问题生存,为所当为”。我想,改变不是靠多看了几本书、比别人多听了大V的课就能改变的。改变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只有顺应自然发展的过程,真正接纳自我,那么改变才会有真正的效果。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愿自己凝神静心,不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