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
柴静的《看见》,让我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

柴静的《看见》,让我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

作者: 你好哇我叫壮壮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21:52 被阅读10次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是抱着了解“一个新闻人是怎样工作”的心态打开这本书的。阅读后我惊喜的发现,它不仅让我初步了解了一个新闻人的工作要求、方式以及工作难度,还让我看见了平时看不见的“世界”。

柴静的《看见》,让我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

  作为一名专业记者,该不该把自己的个人感情带入采访中呢?随着柴静对这个问题的不断深入思考与自我调整,也让我有了新的看待问题的角度。陈虻说“宽容的基础是理解”,由此柴静得出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柴静说有一个阶段,勒令自己不能在节目中带着感受,认为客观的前提是不动声色,真相会流失在涕泪交加中,但这之后她觉得世间有另一种可能——客观是对事件中的任何一方都投入其中,有所感受,相互冲突的感受自会相互克制,达到平衡,呈现出“客观”的结果,露出世界的本来面目。我理解的“有所感受”,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吧,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柴静的《看见》,让我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

  这本书共有二十章,章章发人深省。那篇“无能的力量”,让我云里雾里的同时,它带来的震撼也是发自肺腑的。卢安克,德国人,身穿一件假冒的湖人队篮球服似乎是他的标志。柴静采访他时他已在广西山村陪伴留守儿童十年了,然而他连一个合适的身份都没有,因为没有教师资格证,他不能在学校教书,没有家、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只有一群围在身边上窜下跳的孩子。他说:“人类大部分的苦都是因为期待的存在。其实,在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须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初步思考这句话,我觉得有些消极,随即仔细一分析——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少做一些不必要的期待,那每个人是不是就会多得到一些自由!

柴静的《看见》,让我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

  柴静评价卢安克是个“似佛非佛”的人,不建议人们效仿他,但卢安克的存在的有他的独特意义。我们都知道留守儿童的情况会有些特殊,他们不仅缺乏父母的关爱,资源匮乏尤其是教育资源匮乏会对他们的一生造成无法弥补的缺憾,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私以为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完整家庭关系、社会关系。故事中说到了一个黑脸的小皮孩,喜欢动手打人,在要离校的时候,他写了这样一句歌词送给卢安克“我们都不完美,但我愿为你,作出不可能的改变”,泪目......

柴静的《看见》,让我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

  柴静最后说:“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卢安克,仿佛将世俗的石板翻了一个面,引人思考“哦,原来还能这样啊”!

柴静的《看见》,让我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

不要偏见,要真实,真实自有万钧之力,要理解,要感受,理解与感受是宽容的基础。这是我学会的新的对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哪怕是杀人被判死刑的药家鑫,了解他的过去及其父亲打压式的家庭教育,站在他的经历上去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你也不禁会对他生出悲悯之情。

  非典,汶川地震,同性恋,家暴,农民土地问题...柴静不仅是个好的记者,还是个优秀的记录家,问题经过她的剖析,她得到了答案,读者也得到了升华。通过她的《看见》,我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柴静的《看见》,让我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vd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