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打闹
今天早上跟婆婆视频,儿子拿着自己的喝水的杯子,喝一口水,小嘴咘咘的将水喷洒出来,同时发出咯咯的笑声,婆婆觉得孩子调皮,会将衣服喷湿,于是将杯子拿开了,儿子哭了起来,其实这个时候,儿子是通过咘咘水的方式,建立自己的自信,看他咘完有点得意的样子,我知道儿子是喜欢这个游戏的,游戏能帮助他建立自信,并建立与他人的联结。
这是考完《游戏力》这本书之后的反思,书真的非常不错,很多临床的实践案例,让我更加体会到游戏治疗的魅力。
今天看的主题为“学会打闹”,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与他人建立联结的方式,而打闹是游戏中经常会出现的状态,很多成人担心打闹会造成伤害,因此杜绝孩子之间、孩子与成人之间的打闹,认为这是攻击的行为,但其实只要我们建立相应的规则,设定相关的原则,打闹行为是可取的。
在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中,男孩的父亲家装是一头牛,每个孩子需要把他拖过草地上的一条线,父亲发出像牛一样的哞哞声,然后针对每个小孩的不同,提供不同难度的阻力,因此让每个孩子都觉得很有成就感。这是一个很好的关于打闹的例子,通过小孩与父亲之间的对抗,建立孩子的自信,增加孩子自身的力量感。
综上,运动游戏有很多有益的地方:
1、自我安抚
当孩子无法平静时,父母更不愿意跟他打闹,因为会害怕使孩子更加无法安静,但事实上,打闹和运动正是孩子此时所需要的,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机会玩打闹游戏,那么他们一有机会就会撒野,打闹对抗的游戏,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学会如何放松下来。
2、专注力
通过游戏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比如“自我调节”的游戏,基本做法是,让孩子跳、跑】摇、舞,做跳跃运动,或者投入任何重复性的律动,然后我们再制定频率,迅速的转换:快一点儿、慢一点儿、超级快、右边、左边、有左脚跳。。。,在不断的游戏中,逐渐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3、控制情绪冲动
把孩子容易冲动的情境,以游戏的方式重现出来,找出一件在生活中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难的事情,然后将它称作为游戏,从而让孩子在不受到处罚和感到羞辱的前提下,练习对冲动的控制。
如一个5岁的男孩,上课时总是打断老师,无法安静的坐在教室里,但是当这个孩子跟其他孩子玩“上课游戏”时,表现的非常棒,一段时间后,这个孩子将游戏中的控制能力带进了真正的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