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本书之前在豆瓣上看到有人推荐,简略看了下简介,似乎没有《如何阅读一本书》那么晦涩难懂。这周恰好在网易蜗牛读书上看到就直接下载下来利用零碎时间读完了。
我真正开始读书是从2014年开始的,那个时候面临了很多人生的难题,不知道如何来解答,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读书,到现在四年多的时间,我依然认为读书应该主动式的去读,为解决问题而读,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吸收一本书的内容,哪怕一本书只有一句话对你有用,那么这本书就是有用的。
2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奥野宣之 ,看副标题超实用的笔记读书法就一目了然本书的重点所在了。近年来身边的读书会越来越多,各种书籍更是琳琅满目,于是各种读书方法也是让人眼花缭乱,让人不禁疑惑到底怎样的读书方法才适合自己呢?
读书少的时候是不存在以上问题的,当读书多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书读的过程中沉浸其中,读过之后很难把书中的精华完美的分享给身边的人,更不要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读过的痕迹就像天空中的飞鸟飞过一样,彻底从记忆中消失不见了。于是我们就在思考如何才能将一本书有效的内化呢?
传媒出身的奥野宣之就在本书中给出了答案,如何通过有技巧地写读书笔记并养成长期的习惯来对抗人类记忆力的有限。
3
读书的五个阶段
选书
购书
读书
记录
活用
4
那么如何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呢?
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我们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看书都没有时间了更不要说做读书笔记,需要摘抄的太多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量……种种问题都导致了读书笔记无法持续的做下去。
书中引用了一段法国文学专家鹿岛茂先生对于读书笔记的感想:
图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到底要怎样才能做到既简略又全面呢?
为了写出精炼而深刻的读书笔记,你应该在读完一本书以后认真回想需要摘抄哪一页哪一行,思考怎样撰写读书笔记,然后严格地筛选需要摘抄的内容,尽量提炼自己的感想,争取用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含义。
在这里作者介绍了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方法,用来对一本书进行消化。
开始阅读之前:
1、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2、书名
3、作者名
开始阅读:
1、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2、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此外作者针对这一方式还给出了以下建议
1、感想不一定是成型的东西,写几句 好棒 、什么? 也未尝不可,如果一心想写的完美,只会让自己越来越难下笔。
2、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至于其他的内容,不管是客观来讲很重要的段落,还是作者想强调的部分,只要没有共鸣,都不用摘抄,毕竟那种内容只要看看目录或者前言就懂了,其他人会在博客或亚马逊书评里替你总结好的,带着主动的心情去读书,是学学者和编者都没有的、只属于普通读者的特权,应该放心享受才是。
5
最后一部分就是如何活用一本书,消化书中内容之后提炼出书中的精髓。
第一就是养成重读的习惯,反复阅读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并不是做完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如果在读书时发现了感兴趣的内容,就应该扎实地多看几遍,偶尔还需要把读书笔记完完整整地翻一遍,了解自己到目前为止都读了什么书。这样的反复输出,也可以说是在对自己灌输思想。而通过这样的过程,已经消化过的信息又经历了一次精细的咀嚼。
第二就是写书评进行输出。
如果把读书过程比喻成做菜,那么第二章的“购书清单”就是购买食材,第三章的“写读书笔记”就是洗菜切菜,接下来要说明的“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就是开火炒菜了。
在这里就凸显出作者提出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方法的好处来,很多时候我们想要动手写书评的时候总是无处下笔,但是按照摘抄+评论,我们只需要稍加修改便可以写出一篇书评来,全文以书评作者的想法、解释和自己对书的印象为主,双引号里的则可以直接引用的原文。这种搭配是报纸和杂志中评论和纪实文学经常采用的格式。
第三就是运用书中的知识解决问题
这里作者运用的是主题阅读的方法,针对你遇到的困惑为主题进行研究:
比如你在烦恼要不要跳槽,那么不一定只有找朋友讨论这一个选择,想参考别人的做法、从书中获得建议,可以先定好“跳槽”“职业规划”“职业选择”“工作方法”这几个主题,选择三本钟意的书来阅读,熟读之后边做读书笔记边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方法和找熟人相比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人做出明智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