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的核酸检测非常频繁,社区隔三差五就要检测一次,工作量不小,居委会已数次招募志愿者。
上周五在家办公,合租的朋友以为我在家休息,就在群里问去不去当志愿者,我以工作为由拒绝了。假期第一天晚上,居委会在群里招募第二天的核酸检测志愿者,截止时间为 5 月 1 日早上十点,左右无事,疫情原因,也不好出门游玩,便想着要不要去试试。第二天醒来,躺在床上,又开始犹豫,放假休息不好吗?刷剧、玩游戏、看小说,多轻松,为何要去当志愿者?可是有些念头一起,就很难放下了,这是自己和自己订下的约定,不去,违心。
我尝试打了电话,通话中,要不算了?过会再试一次,不行就是天意了。电话通了,报了住址、姓名、身份账号、手机号,下午一点去居委会集合。这下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再违约可就不道德了,此时我想起的是任素汐《亲爱的小孩》中骨髓拒捐事件。我老婆问我是什么吸引我去报名志愿者,我解释道: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而当志愿者其实就是高层次的需要,可以让我感受到个体融入集体的归属感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在我目前的工作中很难获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当然,也有一些私心,疫情之下,大家充满了对大白的尊敬、赞扬,我渴望穿上大白的衣服,在抗疫中,防护服就是战服。就如同很多男生都有军人情结,渴望穿上军装,报效祖国。多年以后,希望自己回望此时,自己也曾为抗疫出过一份力,虽然绵薄。我还想以此为出发点,做一些公益,借此找到心力更大的自我,这一点受启发于王德峰教授关于浪花和大海的讨论,浪花如何认识到自己是大海的一部分,如何拥有大海的胸怀。
绝大多数志愿者都被分配去维持秩序,维持秩序的标配是 N95 口罩、蓝色隔离衣、鞋套、头套、手套、面屏,只有极个别志愿者穿上了白色防护服,他们离检测者更近。这与我报名之前的预期差别不小,维持秩序就是站着,让检测者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也没有穿上我预想的白色防护服,有些失望,但是这失望只持续了一小会儿,自己是来当志愿者的,不是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虚荣,不摆正心态,就不能做好这份工作。从中午一点到晚上八九点,差不多八个小时,挺累的,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还要再坚持两小时,并且这样的工作未来他们还将持续许多天,对比之下,我这点累真算不得上什么,此时才真切体会到医护人员的艰辛。
当天,我还是把自拍发了朋友圈,收获了很多赞与评论,满足了小小的虚荣心。志愿,是志向和意愿,是自愿,也是支援。圣贤书中的大道理,能落实到一件小事中,让我的心踏实了许多。就像许多事情,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这只是个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