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我们是否该刻意训练孩子?

我们是否该刻意训练孩子?

作者: 心柳书吧 | 来源:发表于2020-06-06 10:17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挺骇人的新闻,汕头的一个三个月大的婴儿被母亲训练独立入睡能力,结果被活活闷死。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的,这位宝妈参加了一个付费的“婴儿趴睡训练群”,训练自己三个月大的婴儿分房趴睡能力。结果这个婴儿在睡觉时,脚卡在了婴儿车的栏杆里,他想翻身但却翻不了,于是嘶声大哭。但是妈妈一心想让孩子独立,就没有过来,一直揪着心在视频监控里看着自己的孩子,结果孩子被活活闷死,母亲也相当于是完全目睹了孩子的死亡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刻意训练的结果,不知道这个母亲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据说这个妈妈参加的社群来自一家叫“芝士小馄饨育儿经”的公司,它提倡的是一种美式的育儿方法,就是通过母亲的刻意训练,培养出独立自信的坚强宝宝。而这个妈妈的刻意训练却活活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这也不免是一个颇具嘲讽的事情。

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一多月了,今天我还想后知后觉地来聊一聊,我们是否该刻意地训练孩子?

先来说一下这种所谓的美式育儿方法,其实它来源于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说到华生,很多心理学的伙伴应该都非常的熟悉。

约翰.华生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曾经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他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抛弃了原来的内省法,不去研究那些虚无缥缈的意识,而是对人的行为本身进行研究,从这个方面来说,华为在将心理学变成一门可操纵的行为科学上确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华生非常推崇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他认为给予一定的刺激,人们就会做出相应的行为。他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随机把他们训练成不同的职业,可以是医生、律师、艺术家、企业家,甚至是乞丐和贼,不管他们的天赋、兴趣、能力以及血统。”

事实上,华生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他在医院找到了一个8个多月的孤儿,这个婴儿的名字叫做阿尔伯特,华生在他的身上做了一系列的小阿尔伯特实验来验证他的观点。

这个婴儿刚开始的时候对白鼠、猴子、狗等毛茸茸的动物并不恐惧,相反,他开心的时候还会跟它们玩一会。然后实验者开始呈现刺激,每次当小阿尔伯特开始对白鼠感兴趣并想去触摸它的时候,实验者就开始敲击铁棒,突然产生的巨大声响让阿尔伯特非常害怕,他马上哭泣起来,不敢去碰白鼠。这样多次重复之后,即使不再出现声音,阿尔伯特一看到小白鼠还是会害怕、哭泣,并且快速爬开,远离小白鼠。

实验者又继续将小白鼠换成小白兔、小狗、头发、甚至是圣诞老人长长的白胡子,阿尔伯特最后对这些东西都产生了恐惧的情绪。

这一系列的实验证实了华生的假设,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但是也彻底摧毁了小阿尔伯特的一生。后来,这个孩子被人领养,科学界也一直在寻找他的下落,有研究者认为这个孩子在6岁的时候就意外身亡。不管这个结果是真是假,我们都可以推测的是,这个孩子一直都会活在恐惧的阴影中,即使对国外孩子最喜欢的圣诞老人,他的内心也是充满恐惧。

倒霉的不止可怜的小阿尔伯特,华生的孩子们也被作为了他训练的对象。据说他的大儿子雷纳成年后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30多岁就自杀身亡;他的女儿玛丽成年后也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多次尝试自杀。相比安娜.弗洛伊德女承父业,阿德勒的子女也继续发扬父亲的心理学流派,华生的后代可就惨多啦。

其实皮亚杰、马斯洛也经常去观察自己的孩子,可是皮亚杰从自己的孩子身上总结出了认知发展理论,马斯洛从自己的女儿身上发现了人的自我实现,从而提出我们非常熟知的需求层次理论。所以与这些人仅仅的观察对比,华生的刻意干涉所导致的结果也终究说明了他的观点多少是有些荒唐的。

而且在后来,哈洛用恒河猴实验彻底给了华生一个大巴掌,他发现那些从小缺乏母爱的人,长大后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障碍。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拥有爱,而不是刻意般地机器训练。而在心理学的发展浪潮中,行为主义也已经成为过去式,认知心理学、幸福心理学成为新的时代话题。

扯的有点远了,我们再拉回来看。这个婴儿的教育方法其实也就是借鉴华生提出的哭声免疫训练法,就是说当孩子哭泣的时候不要立刻去抱,需要延迟一段时间再去抱,最好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否则会娇惯孩子,让孩子染上不好的习惯。甚至现在有很多家长会训练刚出生的婴儿固定时间吃奶,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扯淡。

著名的儿科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经说到婴儿的哭就有好多种,有时会因为疼痛而哭、因为愤怒而哭、因为悲伤而哭、还有的时候会因为兴奋满足而哭。作为家长,你连孩子究竟为啥哭都不知道,却站在旁边看着孩子哭而不去抱他,这在孩子的心灵中会产生多大的创伤。有些种子在婴儿时期不管是好心还是坏心种下啦,总是会在成年之后遭到恶果。

对于那些刻意训练孩子吃奶时间的家长更是如此,婴儿固定时间吃奶了,你可能舒服了,但是在婴儿那极其恐惧、不安全的内心世界中可能已经留下了一个巨大的伤口,这是很难被弥合的。

除了对于婴儿期的孩子,童年的孩子也更应该得到爱。就像我们之前说到的家庭教养关系一样,良好的家庭教养关系会让孩子受益一生。孩子不是工具,也不是玩偶,而是一个人,更确切地说他是一个客人,只是这个客人寄居的时间有些长。作为父母,应该更多地去给予爱的关怀,助力他在起飞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动力在天空翱翔。

所以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刻意训练孩子其实有很大的问题。但是行为主义做为当时风靡一时的流派,也有它的一些可取之处。比如现在学校在教育孩子时所使用的一些正向奖励,也是借鉴了行为主义中的正面强化的方法,这也是家长可以去参考使用的。

但是我们要终究要记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他有自己向上发展的趋势和潜能。家长需要做的只是提供好环境和营养,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助力即可。这才是我们最好的教育。

—END—

相关文章

  • 我们是否该刻意训练孩子?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挺骇人的新闻,汕头的一个三个月大的婴儿被母亲训练独立入睡能力,结果被活活闷死。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

  • 快思考慢思考有感

    专家判断是否可信: 两个条件 1)决策的事情和环境是否有规律可循; 2)该专家通过反复的刻意训练、熟练掌握规律

  • 不是你累了,要歇一会,而是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吗?

    ### @小虫-009期打老虎笔记 【四个收获】 1.我们需要像孩子一样不怕挫折,去刻意训练; 2.刻意训练就是精...

  • 孩子大了,我们是否该老了

    前天去医院,幸好有老大。真的该好好表扬她。 她到处排队,等待时间又比较漫长。虽然没有做到完美极致,但是我作为妈妈已...

  • 亲子教育重点:关系大于教育

    好的家庭不用刻意教育,孩子是在好的关系里就知道该怎么做。 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孩子的性格、行为模式都与家庭成员有着...

  • 刻意训练读后感

    刻意训练这本书里给我的启发和影响 我宁愿理解为有意识的训练,刻意训练太过“刻意”刻意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成就卓越,成为...

  • 答疑:提升自尊具体该怎么做?

    从哪些方面提升孩子的自尊,该如何去引领? 在工作中提升学生的自尊时,是否在一些细节上要进行刻意,是否要考虑学生的承...

  • DOC、刻意练习最简单的方法

    刻意训练 你如果想要做到某件事情,就要刻意训练。当我们在练习某项技能时,如果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就会开始抱怨...

  • 刻意练习

    既然任何技能都能够通过刻意练习来获得那从孩子还是幼儿起便开始高强度的训练,是否意味着孩子一定能够获得成就?到底答案...

  • 《刻意练习》之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阅读笔记

    当我们知道了刻意练习的原则,那么该如何去运用呢?作者在书中讲述了美国海军飞行员的训练以及外科医生手术的训练(我在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是否该刻意训练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da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