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拎着皮箱大包小包的前往北京,今天开始收拾东西,六人间的寝室内摆放的满满当当的,你的我的他的各种物件,琳琅满目啊。现在想想前不久的跳蚤市场,大四的学姐学长们层出不穷的往宿舍外搬东西,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以为没有多少东西要收拾呢,身为一个男生,无非也就是一些鞋子衣服书籍。的确,也就是这些东西,可是我还是足足的装了七大箱。
其中,很少穿的衣服和鞋子就归置了两箱,那些衣服,要么是学校让买的校服(大学让买校服,我们学校真心恶心),要么就是只穿了半个月的军训服装,还有就是一些过时的外套和穿的破的、旧的、不像样的裤子、内裤、袜子、秋衣裤……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遗传了妈妈的不爱丢东西的性格吧。对于一些分明已经没有使用价值,但是又明显的没有破败到一文不值的东西,我往往和我妈一样,会把这些东西都收拾起来,放在一个箱子里或者柜子里,舍不得丢掉。
我看着这两大箱的无用之物,想起了杨修的一句名言:【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是呀,这些东西虽然有些破旧了,过时了,也不可能再拿出来穿了,但是明明还好着呢,没有烂,没有坏,都还是规规整整的好衣服好鞋子,扔掉确实不舍得,毕竟买的时候也是花了一笔银子的,但是再拿出来穿,是不可能了。我苦恼,该怎么处理掉呢。
较劲脑子,没有想到好办法,索性再次叠的整整齐齐的,放进纸箱里,用宽胶带封好,准备继续贮存着。
另外就是一些还能继续使用的衣物了,我也都是叠放好,封装好,在箱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衣物所属的季节。同学说我明天才走,干嘛收拾的这么早,还包装的这么好。我感觉这是个人的习惯吧,我喜欢在做什么事之前都做好准备,省的到时候捉急。
比如我在家里的时候招待我中午要来家里做客的同学,我老早的早上就去街上买好了要做的菜的原材料,然后十点左右的时候就开始了准备工作,洗菜,剁肉,削皮,切段儿,等等准备工序我都会在十一点之前完成。然后就可以看会新闻听听音乐,静静的等着同学的大驾光临。等到同学到时,我就先让同学自己看会儿电视玩会游戏,自己一个人就不紧不慢地按着自己心中的菜谱去厨房一一烹制即可,半个小时就可以搞定。
这是一种习惯,更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不喜欢急急忙忙的捉襟见肘,所以我要早早的未雨绸缪。
说完生活习惯,我又想到了我的消费理念。我看着这么多的衣服鞋子,感觉自己像个娘们,突然讨厌自己起来。怎么就能买了这么多的东西呢。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大概是这样的。
来到大学以后,我学会了网购。淘宝,天猫,京东,亚马逊……都留下过我支付宝支付的痕迹。细细看看我买的那些东西,大部分都是来自网上,而大部分东西又都是可有可无的,比如一款鞋子,我竟然脑残的买了两双,仅仅是因为两双有优惠;比如明明我不喜欢那件纯棉的乌青的衬衫,但是,为了筹齐优惠价格,我还是义无反顾的往购物车里添加了一件,还不以为然的提交、支付、收货、落灰数层。
大部分人可能都有这种时候,明明不是很需要这个东西,但是心里想要,就手一哆嗦的支付了,等到货到手时,才发现,没多大用途,于是就放在角落里盛灰。那天在【简书周刊】里的一篇文章里看到这样一句经典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消费观名句:【舍弃百分之九十九的想要,买到百分之一的需要。】是呀,想要是欲望,欲望是个无底洞,越是去填补,越是发觉它欲壑难填;而需要是必备,离开了就无法正常生活运行。这是必备的不可或缺的,我们要把有限的金钱投资到这些必备的物品上,从而简化生活,合理理财。
网友评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观念。
继承也好,变革也罢,只要自己愿意,谁也无可多言。
只是突然觉得我妈说的这句话挺对的。
只是突然觉得我妈说的这句话挺对的。